编者按:他们是乡村战疫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村民“最后一米”的健康防护。他们是村医,甚至是战疫中“全村的希望”。红网时刻联合各县级融媒中心记者推出系列报道《村医战“疫”记》,聚焦湖南各地普通村医的“战疫”日常。侗医杨长湘。新晃县融媒中心武俞邑杨觉震张瑛红网时刻记者康晓乔怀化新晃报道2月8日,天微微亮,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中寨镇上公道村的村医杨长湘就背上药箱,骑着摩托车出了家门。疫情发生后,翻山、入户、量体温,再去下一家,这样周而复始的场景成了杨长湘的日常。上公道村是中寨镇第二大村,村民人口多,居住分散,有团寨,更有单家独户。有时山脚一户、山顶一户,甚至要翻过几个岭才看到另一户人家。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村内道路都已硬化,虽然骑着摩托车,但一天下来,杨长湘步行的距离依然超过了10公里。“纳国非敦,据易乖拜俺客(侗语音译,意为你没发烧,注意别到别人家里去)。”给大兴组的杨某测完体温后,杨长湘用侗语嘱咐到,医院统一配置的侗医中药保健茶给杨某全家喝下。杨某年前从湖北宜昌回到新晃家中,按照规定需居家隔离。“我们那时候对这个病*不是蛮清楚,听讲要待到屋头不准出门,认为是小题大做。”这是杨某要被居家隔离的第一反应。“但是杨医生他来和我们说,我们肯定要信他。这么多年来村里人看病都找他,再以前就是他爹。他说看病这个事情,我们都信他!”杨某说的杨医生就是村医杨长湘。杨长湘生于侗医家庭,父亲曾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年从贵州凯里卫校毕业后,杨长湘就留在村里行医至今,因为“村里需要一个能说侗话的医生”。17年前,杨长湘“见识”过非典,参与了当时的疫情防控工作。这次听说武汉出现冠状病*引发的疫情时,杨长湘凭着职业敏感,开始做准备工作。疫情汹汹,自1月24日起,他就背上医药箱,穿行于团寨和散户间,翻山越岭向村民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每天清早出门,先是给4户居家隔离的返乡户做日常检查,再给负责的19个慢性病患者进行复查,根据村里安排,还要到10户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家中开展排查和宣传工作。这样的巡回检查要持续到下午18时左右,回到村卫生室,杨长湘来不及休息,又拿出笔记本,整理一天工作记录,并跟前一天数据对比,了解每一个检测对象的身体情况。随后,还要拨通电话报告一天工作,继续商讨第二天的疫情防控工作。山区的早春,不到七点天已全黑,杨长湘这时才能回到家中。就算再累再饿,杨长湘进屋前都会按照标准程序给自己消*,尽管家里现在只有他一人,“说不怕那是假的,我可能是村里唯一天天串门的人了。”杨长湘育有一儿一女,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都选择了学医。儿子是针灸理疗师,儿媳医院当护士,因为疫情没有回家,老伴也留在了怀化带孙子。女儿在长沙一家制药厂工作,同样因为疫情,年前就返回了药厂上班。本该热闹的春节,只留下杨长湘一人在家中度过。问起一个人过春节有什么感想,杨长湘笑着答道:“半个月来就没闲过,根本没想过热闹不热闹这个事啦。”谈到全家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第一线,杨长湘75岁的父亲说:“我是学侗医的赤脚医生,后来又被大队送出去学过中医。中医讲究的是‘医者仁心’。所以,疫情来了站到最前线,就是我们村医的责任。儿孙们选择了这一行,并且能够坚持下来,为防疫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很欣慰。”在新晃大山深处的村寨里,像杨长湘这样的村医还有很多,他们默默守护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线,拼尽全力,只为抗击疫情,守护好侗乡山民的身体健康。相关报道:村医战疫记①
小村隔离的第13天他写下“一切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