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哲文:洪江古商城
是中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标本
吴昌厚
年2月,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在考察洪江后兴奋地说:“洪江是现今发现的中国保存下来的完整而内容丰富的唯一古商城,堪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洪江古商城是中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标本。它的辐射面之大,建筑群保存之好,在中国十分罕见,在世界商业史和建筑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15家钱庄、7家银行、17家报社、8大油号、10大会馆、44个经商码头、30多家烟馆、40多家妓院旧址、60多个寺庙、墟场、书院、学堂、衙门、驿站……这就是人称“小金陵—小南京”的洪江昔日的繁荣。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大后方”的洪江也出现过“战时繁荣”。年,洪江3.76万人,经商的就达1.3万人。全国20多个省市和外国及港澳台的商人纷至沓来,开设店铺达家,货币流通量居湖南第二位,仅次于省会长沙。著名作家沈从文目睹了洪江古商城最后的繁华,他在散文《沅江上游的几个县份》中写道:“由辰溪大河上行,便到洪江,洪江是湘西的中心……”
在《常德的船》中,沈从文又这样描绘:“在沅水流域行驶,表现得富丽堂皇,气象不凡,可称巨无霸的船只,应当数‘洪江油船’。这种船多方头高尾,颜色鲜明,间或且有一点金漆饰……下行可载三四千桶桐油,上行可载两千件棉花,或一票食盐。用橹手二十六人到四十人,用纤手三十到六七十人。”据年的《湘水道查勘报告》,经常聚集在洪江的这种木帆船便有艘,可见市面之繁荣。
洪江古商城被誉为“中华商业故宫”,在明清时期是大西南地区的商业重镇,洪商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一代洪商》以一桶清代底油为线索,聚焦洪江古城,史诗般展现了以元隆油号刘云湘(刘云湘的历史原型是就是当年洪江巨商、“庆元丰”创始人刘岐山,江西新干籍)和恒顺油号杨同昌(杨同昌的原型人物富甲一方的洪油商人、洪江杨恒源油号的老板杨竹秋,江西余干籍)为代表的一代洪油商人,在历史巨变中,将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紧密联系在一起,恪守商道诚信,利用民族资本屡次拯救家国民族于危亡,成功地再现了“一代洪商”的艰难奋斗历程,教科书般图解了中国式的经商智慧。书中浓郁的湖湘文化特色,富商间错综复杂的利益争斗,使之成为寓教于乐的商业文化题材大戏。《一代洪商》里主人公元隆油号掌柜刘云湘(张丰毅饰)的台词:“我洪江商人,做的是手艺,凭的是良心,守的是信义。”洪油作为洪江曾经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远销江、浙、皖沿海一带,享有“顶红”的美誉,意为顶好的洪油。洪油起源于清咸丰年间的“秀油”。清咸丰末年,秀油制作技术传入洪江。油商们在制作秀油过程中,不断改进配方,熬炼制成了一种称为“洪油”的新品,成为久盛不衰的名优特产。洪油色泽金*,清澈明亮,具有良好的防潮、防腐、防蛀的通用性,是房屋、船舶、农具和家具最理想的绿色涂料,经久耐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从清同治三年(年)张吉昌在洪江创建第一家油号开始,经营洪油的油号逐渐增多,形成集收购、榨炼、制作、包装、运销为一体的格局,获利颇丰,经济实力也日益增强,成为洪江古商城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产业之首。
桐油抵押贷款美元万,洪油功不可没!《一代洪商》闪现英美日国际视野。洪商精神在后疫情时代有现实指导意义。桐油抵押贷款美元万,洪油功不可没!电视剧《一代洪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刘云湘以桐油为担保向美国进行贷款,以支持抗日战争。这一情节出自中美历史上有名的“桐油贷款”。“洪油”即洪江桐油,当时是洪江古商城经济繁荣的三大产业之首,在中国桐油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桐油借款成功,无疑有洪商的一份贡献。国民*府派出著名银行家陈光甫赴美谈判,提出以出口桐油等中国丰富而美国匮乏自然资源为担保,以此来换取美国的贷款和重要武器装备。年2月8日,中国以桐油为担保,中美双方代表签订《桐油借款合约》,内容是美国进出口银行将向中方公司贷款万美元,年息4.5厘,期限5年,而中国在此期间将向美国出口22万吨桐油,这就是中美历史上有名的“桐油贷款”,加速了抗战的胜利。
《一代洪商》闪现英美日国际视野。洪油是战略物资。英国、美国、日本都曾在洪江设立代表处。洪江商帮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雄踞于大西南。二十几家钱庄,三十几家票号,九大银行,盛极一时,“货币流通,占全省第二”。洪江油商彻底改变小本经营、小打小闹的格局,在洪江设立总部,到武汉、镇江、上海等地设立分号,第一次实行产权与经营权分离,聘用职业经纪人做掌柜,走上集团化、规模化经营之路,“洪油”畅销国内外。
“八大油号案”为洪商带来灭顶之灾。当时,日寇大举进攻中国,长江实行封锁禁运,洪江各油号停业,产品大量积压。年初,“八大油号”之一的徐荣昌油号镇江管事邓子英,得知江浙一带油品紧缺,价格高涨,认为有利可图,向总号写信,建议将积压存油运来销售。谁知信件被国民*截获,国民*当局谭自侯、谷正伦等人借机为“八大油号”老板安放“运油资敌罪”“经济汉奸罪”等罪名,欲从中收受好处。事情不胫而走,满城风雨,沸沸扬扬,惊动了国民*府最高当局。“八大油号”老板因而锒铛入狱,并被押往了重庆。“八大油号”只能“舍财保命”,从各种渠道进行斡旋。一年多后,八人被无罪释放。这起轰动全国、骇人听闻的“运油资敌案”总算得以了结。这件由国民*当局谭自侯等人一手炮制的“人祸”是一起冤案,牵涉到洪江八家大油号,约占当时油号总数的50%,对洪江油业无异于灭顶之灾。庆元丰刘雪琼老板在被释放后不久就含恨离去,客死他乡,成为留园大家族永远的痛。杨恒源的老板杨竹秋,回家后就瘫痪在床。“八大油号”花费约在20万银元以上,洪油业因之元气大伤。第一大产业衰落,连累了洪江商城各业衰微,往昔辉煌,一去难返。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弘征说,西南山区的木材、桐油、药材、土纸由洪江经水路外销。清咸丰时,仅“洪油”(洪江桐油)一项每年便由此输出万公斤,值白银百余万两,运至镇江、上海转销海外市场。从沿海运回的食盐、布匹、百货则由此散往湘、黔、鄂、桂、滇边远山区。这里是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于沿海地区外最初的一株萌芽,也是中国大西南山区走向世界的第一站。
《一代洪商》首次聚焦洪商,讲述湘西南商业重镇洪江城中刘、杨两家百年油号三代人的恩怨传奇,浓墨重彩展现了一代洪油商人在历史巨变中的家国情怀和商贾理念,谱写了湘西儿女心系天下、保家卫国、舍生取义的爱国壮歌。该剧自在央视八套开播以来,收视屡屡破1,众多观众点赞《一代洪商》洪商文化开眼界,故事极具地域特色和传奇色彩,拍出了洪商底蕴,打开了观众对洪商辉煌历史与文化的想象。制片人孟凡耀介绍,经过查阅文献资料,他在创作过程中,了解到洪江商人近代以来很多感人的事迹,都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如抗战时期,洪江青年踊跃从*、报效祖国,洪江商人则在物资上积极支持全国抗战,从解决部队驻防经费、兴办抗属工厂、筹集抗战物资,到捐赠中国*队防*面具、募捐航空事业、全力支持 等,这些都是洪江商人在国家危亡之际做出的义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洪江区工委精准概括洪商精神:“心忧天下、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艰苦奋斗、无中生有”的创客精神;“诚信为本、吃亏是福”的经营理念;“开放包容、共享发展”的处事原则。
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洪江当老板!洪江商号的“半壁江山”为什么是赣商?《一代洪商》闪现汉族侗族民族智慧。
“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洪江当老板!”这是广泛流传的一句俗语,反映了当年江西省吉安市新干人,尤其是新干县三湖镇人在湖南洪江谋生创业的人非常多,成功人士也多,据说占据了洪江商号的“半壁江山”。洪江商号的“半壁江山”为什么是赣商?“洪商”是一个地域概念,通常指在湖南洪江经商的商帮和商人。明清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云集洪江,称“五府十八帮”,他们组建有商会性质的“洪江十馆”,具有很高的地方自治性质,承担诸多*府管理职能。“洪商”中的赣籍商人多,洪商也是赣商。
刘岐山是“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洪江当老板”的典范。刘云湘的历史原型是就是当年洪江巨商、“庆元丰”创始人刘岐山。
刘帮回(—),号岐山,江西新淦(现江西省新干县)人,晚清洪江“庆元丰”油号创始人,19世纪末洪江首富。刘岐山早年在太平*中当过士兵。太平*失败后,刘岐山逃离时向农家买了一只脚盆,飘流到江西九江。回到家后,其母命他到常德去找帮工的父亲。到常德后,无事可做,只好托人介绍到其堂姐夫在洪江开设的高灿顺油号当上了一名学徒。这一干就是20多年,从学徒到总管,熟悉了油号全面业务。不久,因故离开油号,摆了个布摊。随着生意的扩展,开办了庆元丰布庄。清朝末年,时局动荡,油价大跌。刘岐山审时度势,独具慧眼,大量购进洪油。年孙中山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他立即将洪油运至镇江出售,一举获利20万银两。回来后,又立即将布庄改为庆元丰油号。数年后,拥有资金达百万银两以上,成为洪江有名的富商大贾之一。
刘岐山在洪江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他的根虽在江西新干,他的*却留在湖南洪江。年5月14日,刘岐山在洪江安然仙逝。旅居洪江的新淦商贾及乡亲,惊闻讣讯,纷纷追悼。“惘惘然若失所倚恃。”年10月31日,刘岐山的灵柩下葬于洪江岩山脚沙角上,墓地上矗立着令人肃然起敬的“墓表”石碑——《大总统奖给匾额褒章请诰授通议大夫刘公墓表》。
杨竹秋是“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洪江当老板”的又一典范。杨同昌的原型人物,就是富甲一方的洪油商人、洪江杨恒源油号老板杨竹秋。
杨竹秋,江西新干县人,系前清秀才,朝廷曾授予官职,还赴长沙*法学院深造。湖南都督谭延闿要给他委以重任,先生婉言谢绝,听从母命,子承父业,弃官从商。杨竹秋来到洪江创办了杨恒源油号,他不熟悉洪油经营业务,但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将油号办得红红火火,业绩辉煌,进入了洪江油号巨商富户的行列。
在洪江古商城里,有一幢洗尽铅华的房子:油篓巷12号。它与别的窨子屋不同,一般的窨子屋穿过门洞就直入天井、厅堂,而这里有点“西式”:入得大门,有一个20来平方米的小花园,进入厅堂要爬上花园里那段石阶。在千篇一律的建筑群中,这确实“另类”。油篓巷12号当年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洪江八大油号之一“杨恒源”的老板杨竹秋。虽然“杨恒源”在八大油号中实力并非第一,可杨竹秋比起同行来却有一个令人羡慕的雅称——“儒商”。从此,杨竹秋开始了他一生的经商之旅。杨家的“杨恒源”油号,是一个产供销一条龙的企业,总号在洪江,在湘、贵、川和汉口、上海、镇江等地设有分号。如果说沿江沿海的口岸城市是“洪油”交易中心的话,那么设在湘、贵、川等地分号就是企业的桐果收购、“洪油”加工基地。这些基地就像树根一样,深深地扎根在财富的土壤里,把货物吸进洪江总号,然后又通过洪江“*金水道”,延到沿江沿海城市。在这一进一出中,金色的“洪油”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财富发酵,杨家富了。有人用声音形容这生意过程:“纤篾响、银元响、锣鼓响”,前者指货物装船时用纤篾,中者指商家生意后的收入,后者指商人们带着鼓鼓腰包听戏的惬意。杨竹秋执掌“杨恒源”后,开创了企业最辉煌的时代,从开初的“资金不足4万银元,不到10年,资金竟猛增到20多万银元”。
清代中叶后,洪油形成集收购、榨炼、制作、包装、运销为一体的格局,位居洪江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产业之首。据《中国实业志》记载:“鼎盛时期,同业(洪油业)有十六七家之多,运出桐油(洪油)二十万担以上,值七百万元(银元)”。其产量在民国时期达到全省桐油总产的39.03%。清末时期的张吉昌油号(张吉昌、张秩永)、民国初年的庆元丰(刘岐山)和徐荣昌油号(徐东甫),都号称为拥有百万银两的大户。刘岐山(江西)、杨竹秋(江西)、徐东甫(江西)、肖云斋(江西)、郑瓞生(江西)、刘松修(江西)等,都是彼时富甲一方的洪油商人。
图为《一代洪商》桐油榨坊剧照
徐东甫、肖云斋、郑瓞生、刘松修等八大油号掌门人,更是“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洪江当老板”的湖商文化又一典范。
徐东甫,父亲早逝,家境贫寒,早年在家务农,由其母托人帮忙,介绍到同族人在洪江开办的徐复隆油号当学徒。三年出师后,积极工作,刻苦钻研,才干超群,得到老板提拔重用,最后当上了总管。后因徐复隆油号衰败,他趁机离开,自立门户,于民国四年()开办荣昌祥布号,积累资金后,于民国十一年()开办徐荣昌油号。年,流动资产竟达百万银元以上,成为继庆元丰之后又一家百万大户。
肖恒庆油号肖云斋,家境也很贫寒,初来洪江时,找不到事做。在困境中为了生计,挑着一付油担子,走街串巷叫卖,人们都称他为“卖油郎”。历经艰苦创业,在洪油鼎盛时期,抗日战争前后,成为后来被称为的八大油号之一。
郑瓞生,天赋敏慧,聪明过人,15岁应试科举,高中清王朝末班秀才。由于清廷实行新*,“废科举,兴学堂”,他感到仕途不通,功名无望,决心弃学为商。早年在江西一家钱铺帮工,后来托人介绍到洪江徐复隆油号,当了一名信房先生(负责往来信件的撰写和处理)。徐荣昌油号创办后,又在该号镇江分庄任管事。民国二十三年()离职与同乡合伙创办新昌油号,成为八大油号之一。
张秩永,张吉昌油号第二代传人,子承父业,雄心勃勃,大展鸿图。如,在黔阳岔头办龙凤墟场,辰溪南庄坪建经营一条街等。清光绪十年左右,成为拥有百万银两的巨商大户。报京捐官,授予员外郎职位。不久,朝廷命其赴广西出任道台,他欣然应允。从此弃商为官,进入仕途,数年后病故,位居三品中宪大夫。
刘松修,早年在家务农,年在洪江与其父刘蔚斋合伙开办的刘同庆油号当学徒。满师后,不愿在刘同庆油号工作,回到江西老家闲居。向其父要了一笔钱,在家开办了刘恒庆糕点店兼营花纱布生意。年刘蔚斋去世。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松修携眷来洪,子承父业,与刘同庆油号分伙,分得资金40万银元,自立门户。当时正值抗日战争中期,长江封锁禁运,油号全部停业。刘松修运筹帷幄,审时度势,为了用活资金,一方面重货轻币,存钱不如存货,不但没有受到货币贬值的损失,而且物价飞涨,还从货物升值中得到了好处。二是在贵阳开设“恒安”“恒康”花纱布庄号,兼做*金等生意,获利颇丰。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年下半年开始,立即筹办刘安庆油号。一是采用高薪等一切手段,争夺人才,唯才是举,量才录用。如聘请陈树人为总号经理(原杨恒源油号经理),*昌元为副经理兼签子客(原庆元丰油号经理)等。二是重质量,创名牌。刘安庆新创的松麓牌洪油,经油商公认,能与刘同庆,杨恒源老牌洪油相媲美。三是在销售经营中改进包装,将油桶改薄,由每只桶8.5斤减少为7.5斤。将净油加重,由每桶净重60斤改为61斤,实行薄利多销,深受用户欢迎,争相购买。由于管理得法,经营有方,不到几年,刘安庆资金雄厚,为当时十三家油号之冠,成为洪油业中的佼佼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私营企业资产登记,据统计,刘松修的资产居湖南省私营企业个人资产第二位。年后,他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中,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兴办公私合营洪江瓷厂、洪江剧院、洪江电影院、洪江饭店和洪江旅社等,对工业、文化、服务等事业作出了有益贡献。年后,曾任洪江市人民*府副市长、湖南省*协委员、洪江市*协副主席等职。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包袱一把伞,来到洪江当老板”的学徒打工仔不在少数。洪江工商前辈佘民望、李躬厚、朱国雄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一代洪商》闪现汉族侗族民族智慧。沈梅生在《中国第一古商城——洪江古商城》中说:洪油是古商城的名优特产,从清同治三年()创建张吉昌第一家油号以来,已百多年历史。先后创办油号有25家,但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兴有衰,有起有伏。究其原因各不相同,但与当时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萎缩,时局的动荡与稳定,天灾人祸的多少,经营管理的好坏等因素密切相关,现就其发展状况分阶段简介如下:
1.清同治三年至民国元年(—),共有7家油号。它们是:张吉昌、高灿顺、杨三和、徐复隆、恒源永、朱志大、庆元丰。其中恒源永分伙后分为2家:一为杨恒源,一为傅恒源。傅恒源不久停业,只剩杨恒源一家。
2.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十六年(—),共有油号16家。它们是:庆元丰、杨恒源、徐复隆、徐荣昌、刘同庆、万太和、刘万忆、肖恒庆、恒庆德、刘庆丰、乾泰源、新昌、永兴隆、大昌丰、吉盈丰、济昌和。
3.全面抗日战争8年(—上半年),洪油业全部停业。
4.抗日战争胜利后至洪江解放(.9—.10),共有油号13家,它们是:庆元丰、杨恒源、肖恒庆、恒庆德、吉盈丰、大昌丰、徐荣昌、大德、雄新、永生、刘同庆、刘安庆、复兴昌。
以上油号共25家,其中江西帮办的占76%,江西与贵州(侗族)、会同(侗族)合办的占8%,外省(安徽、江苏)办的占16%。
桐油花儿白,洪油洪木帅。桐油美元贷,抗日美援来。
滔滔沅江水,巍巍雪峰山。《一代洪商》闪现千里沅江历史美学。中国移民运动,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洪江古商城江西会馆的洪商首富、安江的高庙遗址,黔阳专署安江镇上安江农校中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无一不打上江西老表的烙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吴昌厚(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红色文化研究会)
配图: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