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中药学解表药middot苍耳子附
TUhjnbcbe - 2021/9/18 3:26:00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81.html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苍耳子中药图片苍耳子原态苍耳子药材来源

《神农本草经》

别名

牛虱子、胡苍子、苍郎种、棉螳螂。

英文学名

FructusXanthii

处方用名

苍耳子

药用

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产于全国各地,主产于山东、江苏、湖北,多自产自销。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生用,或炒去刺用。

性味

辛、苦,温;有*。

归经

归肺经。

功效

1.散风寒:风寒头痛(苍耳子散);

.通鼻窍:鼻渊(苍耳子散);

3.祛风湿:风湿痹痛;风疹湿疹。

4.止痛。

临床应用

1.风寒头痛。本品辛温宣散,既能外散风寒,又能通鼻窍、止痛,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者,可与防风、白芷、羌活、藁本等其他发散风寒药同用。因其发汗解表之力甚弱,故一般风寒感冒少用。.鼻渊,鼻鼽、鼻塞流涕。本品温和疏达,味辛散风,苦燥湿浊,善通鼻窍以除鼻塞、止前额及鼻内胀痛,用治鼻渊头痛、不闻香臭、时流浊涕者,一药数效,标本兼治,可内服亦宜外用,为治鼻渊之良药,尤宜于鼻渊而有外感风寒者,常与辛夷、白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配伍,如苍耳子散(《济生方》)。若鼻渊证属风热外袭或湿热内蕴者,本品又常与薄荷、*芩等疏散风热、清热药同用。其他鼻病,如伤风鼻塞(急性鼻炎)、鼻窒(慢性鼻炎)、鼻鼽(过敏性鼻炎)等,本品亦较常用。

3.风疹瘙痒。本品能祛风止痒,治疗风疹瘙痒,可与地肤子、白鲜皮、白蒺藜等药同用。此外,本品研末,用大风子油为丸,还治疥癣麻风,皆取散风除湿的作用。

4.湿痹拘挛。本品辛散苦燥,性温散寒,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四肢拘挛,可单用,或与羌活、威灵仙、木瓜等药同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

方剂举例

苍耳子散(《济生方》)苍耳子、辛夷、白芷、川芎、*芩、薄荷、川贝母(或浙贝母)、淡豆豉、菊花、甘草。治鼻渊、鼻流浊涕不止。

文献摘录

1.《神农本草经》:“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本草备要》:“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3.《玉楸药解》:“消肿开痹,泄风去湿。治疥疠风瘙瘾疹。”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苍耳苷、脂肪油、生物碱、苍耳醇、蛋白质、维生素C等。.药理作用:苍耳苷对正常大鼠、兔和犬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煎剂有镇咳作用。小剂量有呼吸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抑制。本品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对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静脉注射有短暂降压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并有抗真菌作用。3.临床研究:以苍耳子水浸剂浓缩液治疗伤寒15例,全部见效,退热时间10小时~19天,肝、脾肿大5~7天消失,7例血、粪、胆汁伤寒杆菌阳性者,治疗后全部转阴(上海中医药杂志,,(8):3)。治疗扁平疣属于内动肝火型者,采用苍耳子汤(苍耳子10g,龙胆草6g,*芩10g,板蓝根15g,薏米仁15g,生甘草6g,紫草15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内服。治疗中如内动肝火症状减轻者,可用苍耳子单方服用(青海医药杂志,,9(11):7)。此外,苍耳子还可用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蛋白尿、疟疾、急性菌痢、牙痛、疮疖、神经性皮炎、结膜炎等疾病。4.不良反应:本品有一定*性。中*主要为肾脏损害,引起氮质血症,使肝脏充血、脂肪变性,肝功能急剧损害,继发脑水肿,引起强直性痉挛,最后导致死亡。早期症状有头晕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咖啡色物,轻度腹胀,伴腹泻或便秘;重者烦躁、躁动,或倦怠萎靡,嗜睡,口渴,尿少,昏迷,全身强直性痉挛,*疸、肝脾肿大、肝功障碍,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以及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苍耳子中*的主要原因是用量过大(一次超过30g)和炮制不当。因此要严格控制剂量,入汤剂以3~9g为宜,并严格炮制规范,遵循去刺的原则。苍耳子中*救治的一般疗法是:早期静脉补液解*;在1小时内予以1:高锰酸钾液洗胃,温盐水高位结肠灌肠,催吐,导泻;防止心衰,在葡萄糖液中加入氢化考的松mg,每日1次,血压低者可在液体中加去甲肾上腺素;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保肝。

附药

苍耳草

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的茎叶。性味苦、辛、微寒;有小*。功能祛风,清热,解*。主要用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急等症。也可用于麻风、疔*、皮肤瘙痒诸证。本品有*,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用量6~15g,水煎或熬膏及入丸、散。外用适量。本品散气耗血,体虚者慎用。

小科普服用法

服用法,就是中草药的内服和外用方法。

外用的,一般用于外科、伤科、针灸科、以及眼耳口腔等疾病,应用方法很多,如灸法、敷药法、洗浴法、吹喉法、点眼法、温烫法、坐药法等。内服法,有汤、丸、散、膏、露、酒等,适应范围较广。由于内服法的“汤”剂,在临床应用上最为广泛,而且它的服用法对于药物的功效、病情的需要都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这一节着重介绍“汤”剂的服用法。

“汤”剂的服用法,又可分为煎药法和服药法,前者是在将药物煎煮成汤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后者是在服药时必须注意的方面。

(一)煎药法:首先关于用水问题,以清净而无杂质的河水、井水以及自来水为宜。入煎以前最好先用冷水将药物淹设并略高一些,浸泡半小时后再煎。

其次关于火候问题,需要根据药物性质而定。如气味芳香、容易挥发的花叶类药物,一般须武火急煎,煮一、二沸,即可服用,否则煎煮过久,可能丧失药效;如滋腻质重,不易出汁的根或根茎一类药物,一般须文火久煎,否则没有煮透,浪费药材。

关于煎药时间,一般药物煎煮15~0分钟左右。但是对于一些矿石贝壳类药物,如石膏、珍珠母、生牡蛎等不易出汁的,就需要先用水煎15~0分钟,然后再加其它药物同煎,处方时要注明“先煎”或“先入”。另外,还有一些含挥发油的芳香药物,如砂仁、豆蔻等久煎容易丧失药效的,就应该在其它药物将要煎好时,再放入煎一、二沸,处方时要注明“后下”或“后入”。

其它方面,有些粉末或小粒的种子类药物,应该“包煎”,即用布包起来煎煮,以免烧焦或使药汁混浊;有些药物需要“另煎”或“另烊”,如人参、阿胶等,再冲入煎好的药汁中饮服;有些药物不必煎煮,如芒硝等,只要将药汁冲入溶化后即可服用。

(二)服药法:首先关于服药量问题,一般每天一剂;病情严重的,如急性病发高热等,可以考虑每天服二剂;至于慢性疾病,也可一剂分二天服用,或隔一天服一剂。每剂药物一般煎二次,有些补药也可以煎三次。每次煎成药汁50~毫升,可以分头煎、二煎分服,也可将二次煎的药汁混合后分~3次服用。

其次,关于服药时间问题,一般每天服药二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或下午一次、临睡前一次,在吃饭后小时左右服用较好。但也有认为病在上焦的适宜于饭后服,病在下焦的适宜于饭前服。至于驱虫药最好在清晨空腹时服用,治疗急性病症就随时可服,不要拘泥规定时间。

关于服药冷热问题,一般应该在药液温而不凉的时候饮服。但对于寒性病症则需要热服,对于热性病症则需要冷服;真热假寒的病症,用寒性药物而宜于温服,真寒假热的病症用温热药而宜于冷服。

所有这些,都必须根据病情灵活处理。

《本经》:“病在胸隔已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已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本草纲目》:“若发汗药,必用紧火热服;攻下药亦用紧火煎熟,下硝*再煎,温服;补中药,宜慢火温服。....”

往期回顾

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麻*、桂枝、紫苏叶、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

下期更新:辛夷

中西医临床医学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学解表药middot苍耳子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