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袁隆平的两个梦,从湖南怀化起飞
TUhjnbcbe - 2021/7/26 8:46:00

NO.

“中国人口增加,土地不堪重负,没有一个*府能够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院曾发表白皮书断言。

然而,奇迹就发生在怀化安江,千里沅江滋养出的“物种天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工作和生活了37年,最终实现了籼型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并于年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

怀化,也因此成为“杂交水稻发源地”。

安江农校,袁隆平的两个梦从这里起飞

“我曾经做了一个梦,梦里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要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

袁隆平院士一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圆梦,他一生追梦。

66年前,袁隆平大学毕业分配到安江农校教书,他还记得从长沙到安江坐了两天的车。

安江镇是世界稻作文明和杂交水稻的发源地之一。在洪江市安江镇东北约5公里的高庙遗址,先后发掘了大量的出土文物。在上古高庙文化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发现水稻种植的遗迹。

高庙遗址先后进行了3次挖掘。

年的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到试验田里选种时,发现了一株形态特优的稻株“鹤立鸡群”,穗子比普通稻穗要大许多。欣喜的袁隆平待其成熟后小心翼翼收下种子。

来年春天种下多株后,抽穗时的表现让袁隆平大失所望,但他灵感闪现并加以验证,原来那一株形态特优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袁隆平推断,一定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这个关键的母本。两年内,他冒着酷暑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

袁隆平据此写成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并在年停刊前的一期《科学通报》发表。论文首次描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病态”特征,从而开启了我国水稻杂交优势利用技术研发的序幕。

年,在经过9年的艰苦努力后,袁隆平成功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年起,杂交水稻得以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

杂交稻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是巨大的,它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万人。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

“您是不是特别害怕上世纪60年代的饥荒场景再次出现?”

“不可能了,不可能了。”袁隆平说完长舒了一口气。

亩产公斤,公斤,公斤……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不断取得突破,由袁隆平写就的杂交水稻故事,被一笔一画镌刻在历史坐标上。袁隆平的这两个梦想,正随着超级杂交稻产量不断突破新高逐渐成为现实。

世界首个大型水稻博物馆——隆平水稻博物馆。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院士对人类的盖世奇功永远值得世界人民铭记!愿袁院士一路走好!

这片土地,留下了杂交水稻最初的发现、灵感和汗水

安江农校纪念园坐落在洪江市安江镇溪边村,这里见证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的奋斗足迹,是人类稻作文明阶段性历史发展的物证。

年,安江农校搬迁至怀化市,升格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年,安江农校正式定名为"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袁隆平院士亲自题写了园名。

纪念园集科研、教学、文物展示,人文景观,旅游休闲与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保留了年至年间所建的如袁隆平旧居、办公楼、师生宿舍、校训牌、杂交水稻温室、图书馆、鱼塘、游泳池等30余处各类教学及科研设施,以及袁隆平院士研究出杂交水稻的实验田,是我国乃至世界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

纪念园内自然与人文景观俱佳,各种名贵树木如柏树、杨树、*檀、枫木、罗汉松、银杏、*桃树等随处可见,珍贵树木达余种,有珍稀植物园之称。

始建于40年代初期的纯木鱼鳞板(苏式风格)建筑,梁架为人字型,鱼鳞板外壁,施小青瓦,前廊出檐,一字型排列,结构简洁,造型古朴。抗战时为救护站,后改为学校办公室,至今保存完好。

如今,杂交水稻技术传播得越来越远。最初的发现、灵感和汗水,永远留在了安江农校这片土地,成为珍贵的国家记忆。

安江农校纪念园

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坐落在洪江市安江镇溪边村。这里见证了袁隆平及其团队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的奋斗足迹,是袁隆平重要学术思想和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稻作文明阶段性历史发展的物证。

更多精彩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袁隆平的两个梦,从湖南怀化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