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3口捐献遗体 称把名字刻上同一块墓碑很满足
昨日,带着一家人的身份证,李庭秀来到重医附一院十九楼,完成一家人(她、丈夫和女儿)多年来做出的一个最重要的决定———离世后捐献遗体。这意味着当3人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他们的身体将捐献给医疗事业。对于这个决定,3人十分淡然,李庭秀说:“以后,我们一家人的名字将刻在一块墓碑上,这让我们很满足了。”
女儿患病,坚定捐遗体想法
李庭秀,现年60岁,是个慈眉善目、说话时不时会露出一个浅浅微笑的老人。对于捐献遗体的想法,她已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浮现在脑海中的,然而在过去的这19年里,因病致残的女儿坚定了李庭秀捐献遗体的这个想法。
李庭秀原本有个美满的家庭,自己和丈夫年轻时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女儿何爱也很争气,然而初二时,一场大病让何爱落下了残疾。至此,李庭秀和丈夫何跃雄的生活轨迹已经完全围绕着女儿在旋转。“我负责在家为女儿的病情做判断,妻子负责料理家里的家务事。”何跃雄简单介绍了自己和妻子每天的分工,而在两人分别下岗后,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低保维持。
“这么多年走过来,看见女儿被病痛折磨,但自己又无能为力,所以我总想做点什么让自己好受点,能够让同女儿一样患病的人减少痛苦,最后就想到了捐献遗体。”李庭秀告诉,眼里闪着泪花。
几年前,李庭秀就将这个决定告诉了丈夫,丈夫没有反对,也没有附和。事实上,何跃雄对于妻子的这个决定还有些反感,并不是因为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是源于另外一个原因。李庭秀说丈夫喜欢看,每天的《联播》是必看节目。而就在几年前,何跃雄在《联播》中看到了关于遗体捐献人是否应该获得经济补偿引起的争论。“当时就有专家说遗体捐献应该对捐献人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我就是想等等,要是这个法规出台了我立马就去捐。”昨日中午,69岁的何跃雄坐在家中的小板凳上说出了原因。
办完手续,她松了一口气
自从下定了捐献遗体的决心后,李庭秀就开始留意捐献遗体的地方和相关手续。去年,她咨询了一个接受遗体捐献的机构,该机构建议她就近进行遗体捐献。但就近的哪家医院才有接收遗体捐献的资格呢?就在她感到迷茫的时候,丈夫何跃雄的姐姐何玉无意间给她指明了方向。
李庭秀还记得那是在今年5月份的一天,何玉到家里串门。李庭秀还记得,何玉告诉自己,她的儿媳前不久就在重医附一院办理了遗体捐赠手续,而当时自己就想找个时间也到重医办理遗体捐赠手续。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以及照顾女儿脱不开身,李庭秀的决定一拖再拖。而在这期间,丈夫的态度也发生了让她欣喜的改变。
“就在一周前,丈夫决定同我一起捐献遗体。”李庭秀告诉。
导致何跃雄态度转变的原因是李庭秀告诉他,捐献遗体的一家人在离世后能够把名字刻在一块墓碑上,这让何跃雄满口答应了下来,加上一直支持自己决定的女儿何爱,一家3口最终决定在离世后捐献遗体。
昨日清晨7点钟,李庭秀早早地起床了,从抽屉里拿出自己、丈夫和女儿的身份证出门了。在李家沱土桥公交站,她上了一辆开往重医附一院的公交车,“停靠的站点太多了,到医院后都8点半了。”
在医院办完遗体捐献手续后,李庭秀松了一口气,“要是今天不能帮丈夫和女儿代办的话,我还要叫他们自己再来一次。” (许星 彭骎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