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老板必备宣读
TUhjnbcbe - 2020/6/4 21:08:00

第一节*博:中国*页


  梦想总会在现实中遭受挫败,但无论如何,实现梦想的激情是不能被打败的。刚开始做互联网,能不能成功我也没信心。只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总要试一试,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总走老路子,就永远不可能有新的发展。虽然由于环境与信仰的不同,世人对成功的定义也各有不同,但每个人都毫无例外地向往着成功。
  美利坚惊悚历险马云在自己的人生走到30岁出头时,已经处在生命的转折点上,只等着他再向前迈出那最关键的一步,这时候他接触了互联网。涉足网络世界,对于马云来说纯属偶然,用马云自己的话说就是:“简直可以成为好莱坞电影故事。”
  在年初的时候,杭州市*府正在修杭州通往安徽阜阳的高速公路。这是*府招商引资的一个项目,当时一家美国的投资公司参与了这个项目,虽然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杭州方面也开始动工,但工程进行了一年多之后,美国这家投资公司却迟迟没有按期支付合同金。
  于是,杭州方面决定派人再去和美国这家公司沟通一下,为了能够确保沟通顺畅,让美国这家公司尽早支付合同金,有人提议,让马云出面完成这次任务。当时的马云刚刚开始创业--成立了海博翻译社,虽然业务开展得并不很多,但名声在外,很多*界、商界的人物都听说过他,要知道那时候马云号称“可能是杭州英语最好的一个人”。
  就这样,马云带着数千民工的期待和*府的委托,担任起了这次前往美国翻译和协调的工作。可令他没想到的是,本以为一次简单的工作之旅,却差点成了“有去无回”的惊悚历险。
  到了洛杉矶之后,对方绝口不提合同金的事情,反倒是给马云安排了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他们派人带着马云四处吃喝玩乐,马云被安排在一家富丽堂皇的别墅里住着,美国公司派了专门的人负责照顾马云的起居饮食。虽然一日三餐什么也不缺,可马云却坐不安席。他想出去走走,没想到,门口两个保镖模样的人将他推了回来。
  “对不起,你一个中国人,单独出去不安全。为了保证你的安全,你哪儿也不能去。”
  两个保镖态度蛮横,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马云岂能服他们,自幼练就的散打功夫让他跃跃欲试。大概有一个保镖看出了他的意思,“刷”的一声,从腰间抽出一把手枪,那黑洞洞的枪管在马云眉心处压印了几个圆圈。于是,一股冷森森的感觉透入骨髓。这里是大洋彼岸,这里是异国他乡,这里他举目无亲--马云的理智告诉自己:不行,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无奈,他只好退进房内。
  负责接待马云的人看到马云实在无聊,便提议马云去一个更刺激的地方玩儿。得到马云同意后,那个人便带马云去了拉斯维加斯。马云站在沙漠环绕、热闹非凡的拉斯维加斯,一点*博的兴致都没有,他只是玩了玩“电子游戏”--老虎机,就跟接待他的人出去了,接着他们去看了表演。
  从*城回来后不久,美国公司就向马云摊牌了:他们要马云和他们一起合作,欺骗中国方面来诈取钱财。原来,这是一家骗子公司。等马云恍然大悟的时候,为时已晚。身处异地的马云被软禁了起来,如果不答应合作,就会被干掉。杭州方面也发现了这是个骗局,但鞭长莫及。可怜的马云,势单力薄落在“虎穴”里,只能靠自己的智慧来逃脱了。被看管了几天后,马云意识到自己根本逃不掉,便假装答应要和对方合作,这才换取了自由。为了能够回国,马云借口要回国考察一些其他的项目。那时的中国,互联网还是个陌生的名词,但马云在美国的这些日子,多多少少对这个高科技名词有了些了解,所以,他对那个美国公司的老板谈起了要在中国发展互联网行业。就这样,马云被“放行”了。
  在机场,马云没钱买机票。正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看到了候机厅里的老虎机。那台老虎机张开大嘴,无情地吞噬人们的钱币,没有笑容,也没有眼泪,不感动也不激动。马云将他仅有的25美分陆续地扔进老虎机的嘴里。一美分,又一美分,老虎机不为所动,眼皮都不眨一下。
  马云身边的孩子看着他笑,头上的灯光一闪一闪。
  第23个美分又是有去无回,马云的手中只剩下两个了。他愤怒地投出仅有的两个美分中的一个,突然,机器乱叫,灯光闪烁,身旁的孩子们大叫:“中了,中了!”
  这标准的英文,马云当然听得懂,他睁大了眼睛,喜出望外。果然,老虎机一阵颤抖,大概它也心痛,一阵“哗哗”的响声,老虎机竟然给马云吐出了美元。
  天哪!奇迹果然出现,马云用他仅有的25美分赢来了美元。抱着这美元,马云看到了回国的希望。
  但就在他排队买票的时候,心里渐渐感到不是滋味:带着杭州人民的希望来到美国,却这样狼狈地回去,实在太不甘心了。马云越想越窝火,他干脆走出买票队伍,重新思考起下一步的计划来。
  在去还是留的痛苦抉择中,忽然之间,马云脑海中闪现出他为了脱身,对那个美国公司老板找的借口。互联网这个新奇的事物,马云知晓的甚少,但他在国内的时候,曾听一个外教同事提过自己的女婿在西雅图和人合伙搞互联网。既然来了,就不能轻易回去!马云扛起行李,踏上了前往西雅图的路程。虽然互联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马云凭着天生敏锐的嗅觉,知道这一定是能够带来改变与转机的事物。
  梦想总会在现实中遭受挫败,但无论如何,实现梦想的激情是不能被打败的。马云虽然在美国经历了这样大的一个惊险,但他实现梦想的心依旧执着,凭着对梦想的激情,马云迈出了下一步。
  虽然由于环境与信仰的不同,世人对成功的定义也各有不同,但每个人都毫无例外地向往着成功。面对成功,有些人十年磨一剑,蓄势待发;有些人则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姜太公80岁始遇文王;刘备漂泊半生,47岁才遇见诸葛亮……一切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等到一切条件都成熟,按中国的古话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比起上面这些人,马云算是“少年得志”了,然而他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通过几十年的积累,包括知识、心态、人脉方面。当一个人有了充分的积累,他的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发现了一个宝藏到了西雅图之后,按照同事给他的地址,马云找到了那个外教女婿所在的公司。那家公司非常小,大概只有5个员工。在小小的办公室里,马云看到几个年轻人在电脑前做着他完全不懂的事情,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那个外教的女婿叫萨姆,萨姆待马云很热情,带马云参观了自己的公司。他对马云简单介绍了一下电脑的使用,还告诉马云在搜索栏里输入想搜索的关键词,就可以出现他想看到的内容。马云尝试着输入了“beer”,结果真的出现了美国啤酒、日本啤酒和德国啤酒等内容,但唯独没有中国的。马云又尝试着输入了“Chinese”,结果屏幕上显示出:nodata(没有数据)。
  互联网在中国市场还是一片空白,这让马云兴奋起来,他就势委托萨姆将他的海博翻译社做成一个网页发到了互联网上。当然,这个匆忙做出的网页很丑陋,很一般,连个像样的图片都没有,有的仅是文字说明,内容是海博的员工和业务,充其量就是一个简单至极的文字广告。
  这是漫不经心的一招,就如太极中似乎随随便便的一拳击出。可就是这随随便便的一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网站上午9点登陆,中午12点萨姆就给马云打来快来看看吧,已经有5封邮件。马云正在逛街,听到消息急忙跑回去,果然是5封邮件。有来自美国本土的,也有来自日本和欧洲的,有公司也有留学生。信上说道:你们是我发现的第一家中国网站,你们在哪儿?我们要和你们谈生意。
  马云的心中如浪潮在撞击,他能感受到胸口激烈的撞击声。虽然看上去是漫不经心,实则从他知道互联网开始,互联网就如同他脑海上空的一只鹰一样始终在盘旋。今天,经过实地接触和运作,这只鹰落在了他的臂弯。他能看到它闪亮的羽毛、灵活的眼睛,他甚至可以听到那只鹰在和他说:来吧,马云,我会驼起你飞过浩瀚的大洋,在这世界的上空盘旋。
  “这就是我想要的。”嗅觉灵敏的马云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直觉,他觉得互联网这东西将来肯定有戏,互联网将改变世界!
  马云马上意识到互联网是自己的机遇,更是一口很深的井,这里有一座富矿。不安分的马云随即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理清楚思路之后,马云对萨姆说:“我们合作,你在美国负责技术,我回国内去,做一个网页在网站上宣传。没过几天就会有很多人有兴趣,有很多人知道这事儿。”当时马云就已经将这个项目的名字起好了--中国*页(ChinaYellowPages)。
  打算在中国做网络的马云,回国后召集了他之前所有的弟兄,他首先讲了自己在美国的各种经历,什么“*场大战”、“被绑架”、“第一次看见电脑”等等。他的弟兄们一个个听得目瞪口呆,他们没有出过国,也不知道马云讲的是不是真的,他们只是听热闹。
  马云一番大论后,宣布了他要辞职,并自主创业的消息。弟兄听完后一商量,除了一人外,其他人纷纷表示反对,他们觉得马云说得太离谱了,“因特耐特”(Internet)是什么玩意?没听说过!再则说,*府方面都没有说搞什么“因特耐特”呢,你马云为什么做?老老实实地经营翻译社吧!反对之声哗然一片。
  马云的想法虽然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但是还有一个人是支持马云的,他就是马云的大学同学何一兵,也是一位老师。他对马云说:“你要真想做的话,那就试试吧。”马云根本就没想到他会支持自己,也没想要和何一兵合伙做生意。在这个时候何一兵站在了他这一边,马云觉得很欣慰,也很惊讶。
  尽管马云当时的提议被大多数人否决了,但他依旧下定了做网络的决心。于是,马云东拼西凑搞到了10万元启动资金,拿着这笔钱,怀揣着自己伟大的理想,马云踏上了创业之路,而且从此之后就一发不可收了。
  马云只要认准了一样东西就很难被别人推翻。30年的成长和积累,使他自信与勇敢的性格越发成熟。他的自信与他的勇气让我们知道,他的成功之处不在于选择了一个职业,而在于他已经具备了一个成功者的素质。在提起当时的情形时,他说:“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因此,他的坚定、自信与勇气都说明他已经是一个成功者。
  “试一试”往往是成功者的做法,而平庸者经常采取的做法是“看一看”,成功者在“试”的时候已经胜利地迈出了第一步,而平庸者在“看”的时候与成功还有千里之遥。当然,任何“试”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只有去“试”才可能成功,而不“试”则永远无法成功。
  成功对于有些人来说就如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成功者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是因为他首先让自身具备了成功的条件,即养成了自信、勇敢、果断、敏锐等品质,当外部各种条件成熟时,他便能够比别人更迅速地抓住机遇,因此成功对于他来说就顺理成章了。“骗子”平反记年4月,马云、张瑛、何一兵三人为主,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浙江海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这就是中国*页。中国*页,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网站,马云在此开创了先河。
  中国*页在创办之初,规模虽然很小,但体制十分健全。马云和他的妻子出资8万元成为其中最大的股东,占有80%的股份;何一兵和另一个人各出资l万元,各占有10%的股份。马云担任公司的总经理,何一兵为副总经理,两个人一起负责业务,马云的妻子张瑛负责内勤工作,收发邮件等。
  公司是创办起来了,但要怎么收费从而实现赢利呢?中国*页主要针对的是一些企业,简单来说,将企业的主页做出来,放在电脑上以达到宣传的目的,企业因此付钱给马云。然而在国内,众多企业对网络并不知晓,得知在上面做宣传还需要付费,而且根本不知道会不会起到宣传的效果,并未表现出兴趣。马云清楚,筹集的资金除了缴纳房租外,再减去其他费用,基本没有剩余,如果这样下去的话,自己的中国*页确实要“*”了。
  杭州有一家四星级宾馆--望湖宾馆。马云觉得应该给它做一个网页,于是就跑去和那家宾馆的老板商讨。望湖宾馆的老板认识马云,和他也有些交情,但是掏钱做广告不是儿戏,不能因为有交情就拿钱。马云为此可谓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好说歹说总算是拿下了这笔只有2万元人民币的单子,但是对当时的马云来说,已经是个不小的数目了。这2万元马云只拿到了元,剩下的都得给萨姆所在的那家美国公司。马云不是傻子,他把这件事牢记在心,等待着自己“一手抓”的机会。
  随后,马云凭着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艰难地敲开了一家又一家公司的大门,让他们这些中小企业在网站上有了一席之地。然而,马云的磨难远远没有结束,一场更大的考验正等待着他。
  当初马云在给望湖宾馆做网页的时候,承诺说让望湖宾馆的老板看到“样本”。也就是说,马云会让萨姆所在的公司将制作出来的网页打印出来,然后邮递到中国,让望湖宾馆的老板审阅。
  虽然最后望湖宾馆的老板看到了这些样本,而且一段时间后,一些国外的公司也发传真与望湖宾馆进行业务商谈,但是望湖宾馆的老板觉得那些传真都是马云自己“弄出来”的,并不真实。换句话说,望湖宾馆的老板觉得马云像是一个“骗子”。马云虽然一心一意地为众多中小企业做着各种宣传,但就是这样的不辞劳苦,还落得个“骗子”的称号,这让马云十分伤心。
  所谓“物极必反”,当马云沉浸在被“恶语”中伤的窘境当中时,中国的一批“仁人志士”觉醒了,慢慢地意识到了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年7月,当时中国最高电信主管部门--邮*部电信总局,批准了上海请求开通44K的互联网专线的申请。这一下,中国*页的未来到了,马云“平反”的机会也到了。
  马云很聪明,他为了洗清自己的“罪名”,特地找来了当时杭州明珠电视台的记者和摄像,并将望湖宾馆的老板也一同叫去,马云的目的就是要当着他们的面演示一遍什么叫“网络”。
  据说,当时气氛是十分凝重的,马云先是将电脑摆在摄像机前面,然后将电话打到上海,说明杭州要联网的事情。一会儿的工夫,网络连接上了。接着,马云将Mosaic(马赛克)浏览器打开,在里面输入了中国*页的网址:
  马云做完这些后,众人都屏住了呼吸,盯着电脑屏幕静静地看着。可是令他们失望的是,电脑屏幕上的图片并不是马上就显现在他们的面前,而是经过三个小时的等待,杭州望湖宾馆的主页总算是下载了下来。
  指着从美国西雅图传回来的图片和简介,马云对在场的所有人尖叫:“看哪,这就是我们的网页!望湖宾馆的网站!”这下在场的所有人都兴奋极了,但最兴奋的还是马云和他的伙伴。经过四个月的煎熬,他们终于从网上亲眼看见了自己的网页,终于摆脱了“骗子”的骂名!那一刻,马云和在场的团队成员欢呼雀跃着,他们长久以来压抑在心中的“积怨”一下子喷薄而出,泪水情不自禁地流淌下来。
  与上海联网成功,让马云洗去了“骗子”的嫌疑,而且电视台也变相地为中国*页做了一次宣传,算是还了马云一个公道。
  看过这些经历后,我们发现马云也是个普通人,然而他与普通人不同的是敢于追随自己的决定。就是这点小小的差别,却把大部分世人挡在了成功的门外,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人要有所作为,就应该敢于做出决定,并坚持下去。凡是该做的事,不能因为存在危险就退缩;更不应在还未迈出第一步时就被自己击倒。战胜自己,我们将没有敌人。
  打压下坚持到底年9月,有几个从深圳来的生意人找到了马云,提出想当中国*页深圳地区的总代理,同时开出了相当诱人的价码。马云之前没见过这种大场面,当即表示同意合作。
  那几个生意人在与马云谈完合作后,提出想知道中国*页的商业运作模式和技术方面的问题。马云见这几个生意人很有诚意,也没有设防,就把关于中国*页的一切全都告诉了他们。随后,马云为了表示自己对此次合作的看重,特地将公司里的骨干人员派到了深圳,让他们帮对方把需要的设备安装好。等这一切都结束后,那几个生意人说三天后会再次回杭州与马云签合同,并承诺投资20万元人民币。马云十分高兴,安安心心地在杭州等消息。
  一连几天过去了,可是马云没有接到深圳那几个生意人的答复。马云坐不住了,他不知道深圳方面到底出了什么状况。有一天,马云突然收到消息:深圳那几个生意人已经成立了一家与中国*页极为类似的商业网站,并召开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
  这个消息对马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马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刚刚摆脱了“骗子”的罪名,却遇到了真正的骗子。这件事让马云感悟颇多,同时让他的中国*页也备受打击。在这种打压下,马云选择了坚持到底。
  成功之路总是艰难的,一路上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与坎坷,只有排除万难走下去才有成功的机会,而因为害怕挫折,早早放弃的人,注定看不到成功的影子。牛顿说过:“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5分钟的时间中得来的成功。”
  果然,到了年的时候中国*页发展得已经相当不错了,也给马云带来了一定的知名度。
  马云的*页虽然有了起色,但因为技术方面的不成熟,他还无法摆脱对美国公司的依赖。在不久之后,马云收到一份简历,他叫这个投简历的人来面试,面试结果还比较满意,马云让他试着研究网页设计。本来马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没想到一个星期之后,这个人真的做出了一个网页,这个人就是李琪,后来在阿里巴巴担任过首席运营官。
  看到这个网页,虽然挺简陋,也不美观,但马云还是高兴坏了,毕竟能够自己做网页,这样就不用和美国公司合作了。过了一段时间,马云便解除了与美国公司的合作。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出于费用上的考虑,那时候每做成一个网页,美国公司就要收60%的钱,如果自己能够做网页,这么大的一笔钱就能省下来。
  虽然能将赚来的钱都放进自己的腰包,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环境,马云决定北上去寻找更大的发展机遇。年,马云带了一些文章去了北京,找北京媒体的一些朋友发表,为中国*页造势。
  但那时的媒体并不是很活跃,对于新闻的灵敏度也不高,马云找了很多人,但带去的文章没发表几篇。后来,马云的一位朋友给他介绍了《北京青年报》的一个司机,马云将文章交给那位司机,说不管这些文章发表在什么媒体上都可以。没过多久,《中国贸易报》的头版便刊登出了其中一篇文章。
  没想到那位司机能够有这样的活动能力,更没想到《中国贸易报》的主编能有这么超前的眼光。马云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找到那位主编,和他谈了互联网。那位主编虽然不懂,但他觉得互联网非常神奇,他帮马云联络了一批媒体朋友,让马云在媒体记者面前做一个小型的演讲。
  冬天的北京风总是很大。就在北京很冷的一天,马云耗资3万元在北京外经贸部隔壁的一个俱乐部请来了30多位记者编辑。
  那一天可真把马云激动坏了,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媒体朋友。马云给这些记者们讲了两个小时,谈什么是互联网,谈网络有什么好处。那些记者们虽然听得懵懵懂懂却也热血沸腾,他们说:“好,我们开始宣传互联网。”
  努力不会白费,马云对自己的演讲非常自信,他期待着这次演讲之后,媒体的报道会接踵而至。
  不过,现实的情况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就在第二天,大家几乎都收到了一个文件,上头说不要宣传互联网。据说当时的一些工程院院士对网络的前景不是很看好,说对当时的国情来说太先进了。
  马云觉得这纯粹是无稽之谈,他觉得气愤透顶,而他也已尽了很大的努力。头一天被马云“洗脑”的媒体老总们,给马云出了新主意:“如果你能够说服《人民日报》上网的话,我们就可以报道了。”
  让《人民日报》上网?谁有这么大能力啊!这是一个似乎无法攻克的难题。但不服输的马云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从不向困难低头,永不退缩的他决定继续坚持下去--要一直坚持到最后!
  明末清初诗人申涵光说:“无事如有事时警惕,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也有这样一段话:“有些人很镇定果敢,他们把危险看作一次决斗中的敌手,他们计算它的动作,研究它的进攻,他们后退只是为了喘一口气,并不是表示怯懦。他们懂得一切于自己有利的地方,能一举杀死敌人。”他们殊途同归地说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应解决心态问题。
  马云在自己的创业生涯中正印证了那句“无事如有事时警惕,有事如无事时镇定”。在中国*页刚有些起色就受到来自各方的挑战时,他沉着镇定,选择坚持。在面临危局时最能看出一个创业者的心态,马云在中国*页陷入危局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已是成熟的王者气质。
  搞定《人民日报》成功之路可能并不平坦,而过于顺利地获得的东西常常不能给人带来真正成功后的快乐。“自助者,天助之”,这是一种争取成功的心态,它告诉我们,在顺境中保持清醒、在逆境时保持镇定,在成功前不气馁、在成功后不骄傲。
  就在年那年的冬天,马云开始行动了。再次来到北京的马云,言出必行。当然,此行随同的还有那个来自深圳的中国*页技术人员--李琪。
  在马云的记忆中,那一年的北京冬天格外寒冷。在李琪的记忆中也有这么一句话让他记忆犹新--马云说:“有一天我们要理直气壮来到北京。”
  经过周转,马云经过朋友的引荐,终于与《人民日报》办公室里的一位行*人员结识了。这天晚上,当他们聊得很晚,也聊得正酣的时候,办公室进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本来想取个文件就走,但是看到同仁和一个长得“怪模怪样”的人聊得热火朝天,还时不时开怀大笑时,顿时也来了兴致,主动凑过去打招呼:“那么热闹啊,你们在聊什么呢?”
  虽然对方是个生面孔,马云也没给人家冷脸子,反而像主人似的,立马热情地迎上去,请他坐下,然后说道:“哦,我们正聊Internet呢。”
  让马云意想不到的是,此人一听立刻来了精神:“Internet?那是个好东西啊,我也很有兴趣,大家一起侃侃,相互学习?”
  一看有人对自己说的话感兴趣,马云顿时喜出望外。要知道在那时,人们都把他当“大骗子”、“大忽悠”看待,唯恐避之不及,而此时居然有人自动上门请教,他能不乐意么?
  于是,马云更热情地招呼:“可以啊,坐下来一起交流交流!”就这样,两个人变成了三个人,不亦乐乎地聊互联网聊了一个晚上。当然,主要是马云在说,其他两个人聚精会神地听。
  离开之前,那人拍了拍马云的肩膀,说:“小伙子,以你对互联网的深刻理解,足以给《人民日报》处级以上干部上几次课,给他们讲讲Internet这玩意!”
  什么,给《人民日报》的头头们上课?听了这话,马云先是愣了一下,随后那双颇具灵气的小眼睛狠狠地转了两圈,计上心来。待那人走后,他赶紧问:“刚才跟我们在一起‘神侃’的人是谁啊?”
  答曰:“那是我们社未来发展局的谷家旺局长。”
  话音甫落,马云欣喜若狂,大手一挥:“嘿,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下有戏了!”
  有些人整天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没有遇到好的机遇;有些人整天踌躇满志,却希望坐等机遇到来,殊不知真正的强者应该为自己创造机遇。马云总是能够在人生走到绝境时给自己创造机会,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强者。凭着他与谷家旺的奇缘,他真的给《人民日报》上了两次课,而听课的学生们还真是《人民日报》处级以上头头,内容就是讲Internet这玩意儿。
  那一次,发现自己所要宣扬的东西有了一帮很重要的听众后,马云更是激动,一上场,就情绪激昂地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搭上的是末班车,错过了就很难再有一次机会了。对处于劣势的我们来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演讲结束后,一位领导走了过来,握着马云的手说:“你讲得真好。我们明天就打报告给中央,让《人民日报》上网。”
  果然,《人民日报》上网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马云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不过,这一切尘埃落定时,互联网便开始热了起来,网络公司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散布在大街小巷,还有很多外资企业开始进入北京。面对那么多财力雄厚的大公司,马云知道自己在北京没有机会了。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马云只好先撤回杭州,开始思考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不论是有进展,还是受挫败,马云向来处变不惊,他深知实现梦想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勇敢地走下去,不要抱怨。
  就好像在一次演讲中,马云慷慨激昂地说道:“有了一个理想之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承诺,承诺自己要把这件事情做出来。很多创业者都在想这个条件不够,那个条件也不具备。该怎么办?我觉得创业者最重要的是去创造条件,如果机会都成熟的话,一定轮不到我们。所以呢,一般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一般大家都觉得机会成熟的时候,我认为往往不是你的机会,你坚信这事情能够做起来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承诺说我准备干五年,我准备干十年,干二十年把它干出来,我相信你就会走得很久。”
  实现梦想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只要自己能扛得住,坚持下去,就能够在逆境中转危为安。
  跟大靠山闹掰了马云从北京回到杭州,中国*页也陷入了危机之中。自从互联网行业不再神秘,越来越多进入公众视野之后,中国*页便有了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
  那时与马云竞争最激烈的当属杭州电信。杭州电信从中国*页的成功中看见了互联网市场的前景,于是开始全力抢占这块市场。凭马云的个性,硬碰硬也没什么可怕的,他从小就是打着架长大的,什么场面没见过呢!
  然而,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竞争。当时的杭州电信拥有高达3个亿的注册资本,中国*页仅为10万元人民币;杭州电信有*府作后盾,有着强大的行*资源,而中国*页根本没有“红帽子”(国有或集体经济)支撑,背后就一群以马云为首的小个体户;杭州电信垄断着整个杭州市的网络技术平台,有足够的宽带资源和服务器,而当时的中国*页还只能依靠海外(美国)的服务器系统。是的,按常理而言,人家杭州电信随便动用一些资源,打一个喷嚏,马云不就得跟着咳嗽吗?然而,有些事就是那么奇怪。首轮较量,中国*页居然初战告捷,杭州电信则节节败退。但是,中国*页一时的取胜并不能化解公司面临的严重危机:资金匮乏,资源匮乏,信息匮乏。
  马云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身处杭州,*页要想完全摆脱杭州电信的阴影是不现实的,如果继续斗下去,*页最终只能沦为“烈士”。这个道理很简单,杭州就这么大一个“庙”,容不下两个“和尚”,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为了使自己付出了很多心血的中国*页能够存活和发展下去,马云决定傍一个靠山--同杭州电信合作。年3月,中国*页将资产折合成60万人民币,占30%的股份;杭州电信投入资金万人民币,占70%的股份。
  马云与杭州电信的合作从一开始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不久双方合作就出了问题。虽然杭州电信也看好马云的中国*页,但却急于做大赚钱;马云则认为,做互联网公司犹如养孩子,不可能让3岁小孩去挣钱!双方相互之间争来争去,分歧很深,资本和权势高的一方自然有更多的话语权,大家开始情绪激动地处事,然后中国*页的全体员工要辞职,最后马云也辞职了,整个事件甚至惊动了《人民日报》。辞职风潮后来虽然平息,但马云知道大势已去,这个别人控股的*页已经不可久留!
  那是年11月,桐庐的红灯笼度假村喜气洋洋,盛大的婚礼即将在这里进行,原来是马云几名同事的集体婚礼。
  晚上举办晚宴,大伙儿聚在一起,共贺几对新人。这是一个相当热闹的场面,诸多同事一堂,暂时抛却了平日里的工作压力,自然欢声笑语不断。只是,热闹的酒宴只进行到了一半,就被马云给“强行”打断了。
  马云站起身来给大家敬酒,一改和大家平常相处时满面春风的笑脸,而是一脸的严肃:“各位,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离开杭州,到京城去闯荡一番……”热闹的酒宴瞬时静了下来,大伙儿都被他这突如其来的决定惊呆了,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是真的吗?不是开玩笑?但看到马云那一脸的严肃,大家明白,这是真的!
  除了带给大伙儿这个不啻于重磅炸弹的消息之外,马云还宣布了自己北上的主要任务:为外经贸部开发网站。同时他还公布了将要和自己一起北上的6人名单(加上马云自己和夫人张瑛一共是8人)。他们是:孙彤宇、吴泳铭、盛一飞、麻长炜、楼文胜、谢世煌。
  马云说完话后,每个人连喘气都变得小心翼翼,整个会场死一般的沉寂,呼吸声都依稀可闻。似乎大家都在等一个契机,以宣泄自己的离愁别绪。终于,有个女同事忍不住唏嘘哭出声来。随后,整个场面失控了,犹如多米诺骨牌倒下一样,哭声一片……
  而性格倔强的马云并没有流泪,也没有被击倒。“每次打击,只要你扛过来了,就会变得更加坚强。通常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我总是想明天肯定会倒霉,那么明天真的打击来了,我就不会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击我,还能怎么样?来吧,我都能扛得住。”马云事后如是说。
  为了给兄弟们一个交代,一向不在乎金钱的马云把当时所拥有的中国*页的股份,全数送给了一起创业的员工,只为让他们好好在中国*页工作,为中国*页而努力。
  中国*页可以说是马云在创业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尽管这一步最终失败了,但这次失败对于他来说何尝不是一次好的经历?这次失败,不仅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当时的环境,而且使他的心灵得到了一次风雨的历练。从小就具有坚韧个性的马云果然在离开中国*页后不久,就开始重整旗鼓迈出了北上的步伐。
  其实,成功就是一种积累,不管相信与否,这个最原始也最简单的道理已经应验在无数成功者的身上。只有最有勇气与毅力的人才能将成长中的失败与痛苦积累起来,并把它们转化成冲向成功的激情。
  放手一搏闯京城年底,被迫与中国*页挥泪作别的马云,带领张瑛、孙彤字、吴泳铭、盛一飞、麻长炜、楼文胜、谢世煌,踏上北上的征程,正式加盟外经贸部下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当然,这些只是先遣部队的成员。再过不久,还会有另外一批人陆续加盟,他们是彭蕾、韩敏、蒋芳、戴珊和周悦红。
  最初马云带着这些人“闯京城”的时候,虽然对未来充满憧憬,但是不确定性也围绕在他的左右。但是他还是决定放手一搏,在京城这个信息中心大干一场,创建自己的大本营。因此,来到北京不久,他就把儿子接到北京上学。追随马云的其他一干人也抱着“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决心。当时马云团队中有两对夫妻,除了马云和张瑛外,还有孙彤宇和彭蕾。孙彤宇夫妇当时很有希望得到单位分配的房子,但是他们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杭州的大好机会,追随马云到北京,马云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当时,外经贸部要开发一个大内网和一个官方*府网站,而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则负责大内网项目的开发。对于大内网的开发,领导是这样设想的:在全国范围内铺设光纤,在外经贸部下属的各个分支机构分别设立接口网点,所有的网点互联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大内网。但是眼前有一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如何找到一个懂得经营互联网的人来管理这个项目?这时他们想到了在杭州因为经营中国*页而名气大震的马云。
  为能够挖到马云,外经贸部提供了优厚的条件,给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提供万元的启动资金,并承诺给马云团队30%的股份。
  千里迢迢、满腔热情来到京城打算大展宏图的马云,根据自己做网站的经验,认为领导的设想并不合理,并提出专业的建议。但是无奈,实权掌握在“外行”手中,马云最后只好硬着头皮按领导的说法做。这时马云团队的威力渐渐显现出来,虽然人手不多,但个个是精英,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而且有几个人已经在互联网江湖摸爬滚打多年,因此做网站对他们来说是轻车熟路,很快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网站虽然做好了,但是到了运营环节,问题出来了:*府的文件虽然下发下来了,但是下属单位没人买账。因为这个大内网实际上有点像今天的“电子*务”系统,做好这项工作本来就是*府当仁不让的职责,因此没有哪家单位会为此买单。所以,像这样的运营模式是行不通的。
  马云对此当然是心知肚明,也早就预料到会有今天这个尴尬局面的出现,怪只怪领导不采纳自己的意见。不过时至今日,追究责任已经没有意义,解决问题才是王道。于是马云不断游说EDI高层扩大内网,改建互联网。也许是马云的不断游说和“祥林嫂”式的唠叨--“互联网将改变中国”让外经贸部的高层领导们动了心,也许是互联网在中国的蒸蒸日上注定要给马云一个交代--年7月,经外经贸部高层批准,EDI成立了合资的国富通信息发展有限公司,马云出任总经理,并拥有合资公司的一定股份。
  大内网对马云来说只是小儿科,真正涉足互联网江湖才是马云的志向所在。因此成立国富通后,马云带领团队转移阵地,开发了一个叫作“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项目。
  马云说:“在这之前,我只是个杭州的小商人,这次为国家工作,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经过那段“时不我与”的痛苦岁月,马云终于迎来大展宏图的时刻。不可否认,马云组建的队伍的确显示出强大的力量。他创建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无论是从架构还是从实际的经营运作来看,在当时中国电子商务领域都算非常成功的一个项目,而且是中国*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上的大型电子商务实践。
  纵观这次闯荡经历,马云作为团队的领头雁确实付出了不少,也尽到了一只领头雁的责任。设想与客观事实有出入有距离,马云尽全力去游说领导层改变意见;事情出了状况,他没有去责怪谁,而是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这表明他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有担当的团队领导。而这对于团队建设尤其是对于凝聚团队力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谁都不愿意跟着大难临头只顾自己飞的人做事。
  北漂:苦并快乐着满怀雄心壮志的马云带领大家“杀气腾腾”地来到京城,虽然是为“国家”办事,但是大家一点也没享受到特殊待遇。到了京城,马云率领全部将领下榻在外经贸部东郊潘家园的集体宿舍,分住在三套非常简陋的房间里。
  开发网站的工作很累,需要经常加班。开始,马云根据每个人的专业和特长,做了基本分工:学广告出身的孙彤宇,负责网站的建设、推广、宣传;吴泳铭和周悦红负责技术;楼文胜负责策划文案;谢世煌负责财务;张瑛和彭蕾负责行*和服务;其余人都做网站编辑。这种按照个人特长进行的分工,基本上满足了团队成员人尽其才的心理需求,非常有利于团队成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过这种分工并没有严格践行,因为当时面临的是“任务多,人手少”的困境,所以,有时候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也有时干完自己的再去帮同伴做。总之,大家从来不会计较谁干得多或者谁干得少。反正都是一个团队,大家都团结一心为共同的目标而干活。在这里,马云择人时的标准--拥有共同的价值观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让大家即便没有马云的监督,也不会各自为*,而是时刻想着为团队的发展,全力燃烧自己。
  除了工作任务重、需要经常加班之外,大家还要忍受气候的考验。团队中大部分都是来自气候温和、湿润的江南水乡的才子佳人,很难适应京城干燥、粗犷的气候环境,至于北风呼啸、白雪飘飘那更是习以为常的事。尤其是几位佳人,来北京一年多,皮肤也跟着变粗糙了,后来她们提起这段岁月都说自己起皱纹、“变老了”。
  由于住宿的地方离办公的地方比较远,而且京城的交通状况使人实在不敢恭维,所以为了不迟到,马云每天天不亮就率领“大队人马”小跑着到潘家园去等公交。即便如此,大家也经常会挤不上车,尤其是下大雪的时候就更难坐上了。
  于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大家都重复着这样的生活场景:早上天才蒙蒙亮,就被钟声吵醒,然后睡眼惺忪地从床上爬起来,迷迷糊糊地穿衣服、洗漱,然后飞奔到潘家园等车。终于挤上车时,大家早已没有闲情逸致去欣赏沿途的“美景”,就这么坐在车上伴随着“吱扭吱扭”的声音进入梦乡,然后一路一摇一颠地睡到外经贸部。而晚上,大家一般都是工作到夜深人静的时候,然后又一起一颠一颠地回到集体宿舍……
  物质上的匮乏、肉体上的折磨,很容易让人沮丧、懈怠,可是他们却没有。这是因为马云在起作用。他会想办法让自己乐呵起来。到了节假日,马云就率领众兄弟去附近的一家东北饺子馆撮一顿。十几个人热热闹闹地围坐一桌,畅谈人生,自然又是人声鼎沸,笑声飞扬。
  而且,疲倦时,马云还让大家享受“音乐会”待遇,放松放松。在团队中,有一位“身怀绝技”的业余吉他高手,此人就是楼文胜,在吉他弹奏上造诣非凡。因此,每当休闲的时候,马云便会叫他出来献艺。而楼文胜也从不推辞,甚至还会主动请缨,为大家深情演奏一曲,并深得大家喜爱。在大家士气低落的时候,天生乐观的马云会挥舞着他的“大手”为大家画一张“大饼”--有时会突然拿着一串钥匙,对着大家叫嚷:“同志们,想象一下,这里就是美丽富饶的法国庄园!看看吧,这就是你们的宝马车钥匙!”
  苦归苦、累归累,但是大家从没因环境的恶劣而懈怠和不思进取。这是因为马云的耳提面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马云向来是一个危机感、忧患意识非常强烈的人,而身处京城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国际大都市,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尤其是看到每天都有那么多“海归”、精英如潮水般涌入这座城市,马云更是对自己的团队提高了要求,他不希望大家到了北京之后都“贬值”,因此时常提醒大家:“你们这帮人不要不思进取,要时刻注意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否则就会被北京淘汰,被这个时代淘汰。”
  于是,为众将领“充电”这个重任就落到了马云的肩上。每天晚上下班回宿舍,他就开始教大家英语。
  马云的团队能够如此团结还有一个秘诀,是因为他从不讲究“贵贱尊卑”,在他的团队中人人平等。那时大家轮流下厨做饭,马云和夫人也不享受优待。
  马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大家都看得真切;马云为大家发展所尽的心,大家都感受得到;马云没把自己当领导看,反而和兄弟们一样做事,让大家明白:马云是把我们当兄弟看的,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所有兄弟。那我们自然也应该像他一样,不能只顾自己的得失,而应该像为亲人做事一样尽心竭力。
  当一个管理者做到马云这份儿上,团队成员对管理者的感情,就不止是工作关系那么简单了,他们会把他当作指路的灯塔,当作团队中不可或缺的灵*。
  感觉不爽咱就撤年的冬天,对于马云和他的团队来说显得格外寒冷和凄凉。因为他们即将再次离开自己亲手打拼的天下,成为“无根的野草”,他们感到迷茫、孤寂,不知道飘向何方。
  马云从来都是一个不按常规出牌的人,就如三年前执意创办中国*页一样。今天,他毅然决然地宣布离开自己加盟一年的EDI,离开*府部门,放弃他一手培养的第二个“孩子”--国富通和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站。在外人看来,也许马云的想法不可理喻,但这其实是马云深思熟虑的结果。
  加盟EDI没多久,和*府人员的几次“正面交锋”,就已经使马云敏锐地感知到:这里不是我们的公司,只是*府的部门。无论是EDI还是国富通,都不是供他自由驰骋的平台。虽然出任中心信息部经理,但是在一些涉及利益的重大决定上,他不但没有太大的发言权,更没有一拍脑袋便“一口定乾坤”的决策权,而仅仅是一个社会编外人员。
  日复一日的工作,让马云越发感到和*府官员们格格不入,“缺乏共同语言”。如果仅仅是自己感到“不爽”倒也能忍,但是马云从小就是喜欢为朋友出头打抱不平的人,成年后更是如此。对于*府部门的“言而无信”,马云是不能忍受的。带队挥师北上时,EDI方面曾承诺给他的团队30%的股份,而做出显著的成绩后,当初的承诺却没有得到落实。
  虽然马云从来都不把钱看得太重,对他来说,要想成大事就一定要把钱看得很轻。但是,他带队出来干活就要图个“爽”字,钱给得少些不要紧,但总得说到做到。给大家画了一张巨大的饼,却让人家永远都吃不到,这是让人心里很不爽的。
  EDI还有一点使马云感到不满的是,在这里无论他领导团队创造出多大的成绩,“功劳簿”上都不会有他们的名字出现,因为他们在*府官员眼中只是一些无名小卒。京城里的“达官贵人”没有人把他们放在眼里,更没有把他们当回事。马云被压抑得太久了,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时刻,所以他选择了离开京城。
  年冬天,马云召集全部人马来到外经贸部东郊潘家园,再次上演“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戏码。他一改往日指点江山、豪情万丈的气势,以极为罕见的平和语调说了一句话:“我近来身体不太好,打算回杭州了。”
  他那虽不响亮的声音对在场的所有人来说,却不亚于一个惊雷于头顶炸开,大家直勾勾地盯着马云。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听马云把话说完:“现在,我给你们几个选择--第一,你们可以留在部里继续干,安心待在机关做事,这里有外经贸部这棵大树,也有宿舍,在北京的收入也非常不错;第二,在互联网混了这么多年,你们都算是有经验的人了,也可以到雅虎(当时的雅虎中国公司已经成立),那是一家特别有钱的公司,工资也很高,每月几万块都有,我推荐,一定会录用你们的;第三,你们也可以去刚刚成立的新浪、搜狐,我也可以推荐。这几条路都行,反正我是要回杭州了。”
  马云如壮士英勇就义般说完这通话,然后又沉默了。他说得轻松,但这些话却如针扎般刺痛着众人脆弱而敏感的神经。他们一时间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很多人不能理解马云的决定,孙彤宇不解地问道:“我们在北京干得好好的,而且是为*府部门做事,干吗要再回去过那种苦不堪言的日子呢?”
  大家都舍不得离开马云,因为马云是他们的主心骨,是他们的灵*,有了马云他们才觉得有希望。如果马云离开,他们不知道自己留在京城还有什么意义。听完马云的委屈、痛苦和无奈后,一时间,大家仍旧解不开心结:从终点又到起点,不断创业,不断漂泊,这是为什么?业务上、业绩上,从任何角度看,我们都干得不错,没有任何理由一定要重新开始从零开始啊?
  马云明白大家现在就像一只只迷途的“羔羊”,在为他们提供两条“明路”之后,又为大家指出一条“弃明投暗”之路:“当然,你们要是愿意跟我回家二次创业,也可以,但会很苦,非常辛苦。第一,你们每月将只有元的工资;第二,未来公司的办公地点就在我家那平方米里,而你们自己要租房子住,而且不能离我家太远,必须在离我家步行5分钟以内的范围内,不能打的上班;第三,至于将来具体要做什么,我自己还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要做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网站。到底是跟我一起回去还是留在北京,你们自己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做决定,我给你们3天的时间考虑。”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他们现在做的决定可能会决定他们一生的命运--要么前途一片光明,要么跌进黑暗的万丈深渊,但还是在五分钟之内果断地做出决定:跟马云一起回杭州,重起炉灶另开张!
  马云虽然离开了中国*页,又离开了外经贸部,一无所有要回到杭州从头再来,三十多岁的年纪,说大不大,可说小也不小了,还这样不能安定下来,在很多人看来,马云的人生真是太失败了,但马云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成功不在于获得多少财富,获得多高地位,而在于自己做了什么;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拥有了什么,经历过的才是最珍贵的人生财富。他的人生经验和好兄弟,就是他成功的标签。
  好汉坡上的嘶喊虽然大家都义无反顾地决定追随马云回杭州,以图东山再起。但是此时大家的心情都很复杂,也很低落。相较于一年前北上时的希望、憧憬,这次更多的则是茫然、悲壮。为了缓解和释放这种压抑的心情,打道回府之前,马云决定带大家去爬长城。
  马云的这个决定无疑是英明的。因为如果当时急匆匆地带着大家回杭州进行再次创业,其他人的心肯定还是低落的,因为那个弯儿不想点办法一时之间是难以转过来的。而这次旅行,给了大家一个轻松地去思考重要问题的时机。而且,此次爬的是好汉坡,这本就是一次励志的实践。
  虽然来到京城已经14个月了,但是这期间大家一直忙于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根本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再者马云也没有什么闲情逸致带领他们在京城好好转转。这一年大家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现在也该痛痛快快地玩一玩了。而且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大家即将要和京城告别了,也是时候带大家圆一下自己的“好汉”梦了。
  于是在一个并不算晴朗的日子,马云带领众将领登上了八达岭长城。不过当时大家心情都很低落,也很沮丧,他们想不通自己离乡背井来到京城,辛苦打拼一年多,而且已经小有建树,为什么到头来反而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呢?而且对于未来他们更是迷茫,虽然马云说要东山再起,重新“起事”,但是他也承认对未来并没有明确的想法。连“领头羊”都不知道路在何方,他们怎能不感觉到迷茫?
  当团队成员出现这种消极的心理时,很显然心已经离开了,做事时显然不能再“同仇敌忾”,不会再出现同心协力的壮观景象了。此时,如果领导者不能及时想办法制止这种情况,团队就名存实亡了。对此,马云也是心知肚明的。
  看到长城上有人卖狐皮帽子,也许是为了“扮酷”,也许是给自己找点乐子,马云便提议一人买一顶。果然,带上狐皮帽子之后,大家顿觉潇洒了一点。在长城上,看到砖墙上刻满各种各样的“到此一游”,对于这个大家司空见惯的“陋习”,马云却像发现新大陆般惊喜莫名,大声叫喊着:“这不就是BBS吗?我们的BBS能做到这样就OK了!”但是当时大家根本没心思注意马云在“胡说”什么,谁知这个意外的发现会成为将来决定他们要创办的新公司阿里巴巴网站的设计模型。
  后来马云回忆说:“我们在长城上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每块砖头上都写着‘张三王五到此一游,李四到此留念’,这是中国最早的BBS。中国人很喜欢BBS,我们不懂技术的人,用起来最方便、最能接受的方式就是BBS,所以从BBS开始入手。阿里巴巴实际上最早就是一个BBS,把每个人想买想卖的东西放在上面。做BBS又要创新。我当时跟我们的技术人员讲,每一条贴上去之前都要检查、分类,他们认为这个好像违背了互联网精神。互联网精神就是你应该是彻底的自由,爱贴什么贴什么。我觉得不应该爱贴什么贴什么,你必须创新,每一条贴上去之前都要检查,分列上去。”那时候,马云就觉得在互联网的汪洋中,做电子商务是个不错的选择。
  马云和众人站在气势磅礴的长城上,凭栏远眺,远处山峦起伏,顿觉豪情万丈。遥想一代开国元勋毛泽东那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更觉心中充满豪情壮志、感慨万千。一时间心情空旷而寂寥的众人,站在长城上声嘶力竭地狂喊、宣泄。
  此时的马云恢复了往日的气势,又变成了那个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大侠,但见他气冲丹田,积蓄浑身的力气,声音洪亮地喊出自己的“壮志雄心”,这句话也使众将领永远铭记于心:“我们要做一家让中国人骄傲的公司!我们要做一个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公司!”
  不是每个人都会成功的,但是有人会成功。谁会成功?马云认为勤奋、执着、完善自己、去完善社会的人会成功。马云说:“我不喜欢看成功学,我只看别人怎么失败,从别人失败里反思什么事情我不该做,从别人成功里也会反思,他为什么成功?我要学他的成功还是学他的精神?所以没有什么抱怨的,坦荡地看自己。”
  这一年多的北京经历,让马云学会了判断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让马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中国互联网的大浪潮中,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他坚信自己所要做的互联网的方向是正确的,他决定收拾心情,再次起航!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板必备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