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职责如钢使命如山
——写在山西晚报创刊20周年之际
山西晚报社社长、总编辑尹长虹
对于山西晚报而言,年12月1日,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间之窗。
这一天,山西晚报激情走过整整20个年头,步步坎坷,而又步步坚实。
这一天,山西晚报新闻客户端以北国新闻的名字全新上线,展现出融合转型的新新生机。
这一天,山西晚报人与关心和热爱山西晚报的人们,深情凝望着“山西晚报”这4个厚重而鲜红大字,或重温,或展望,或点赞,或建言。
这一天,我们重新审视山西晚报“收藏昨天,记录今天,筑梦明天”的读者基础和价值存在,寻求她在互联网新时代下的主流阵地和主流战场,确立她在融媒体新境界下的新作为和新突破。
20年前的年12月1日,国内统一刊号为CN14-的山西晚报带着浓烈的墨香,与山西读者握手见面。从创刊之日,山西晚报的初心就一目了然,这就是:忠诚服务于*和*府,服务于经济社会,服务于人民大众,服务于广大读者,服务于山西的改革发展。
20年来,山西晚报忠实收藏昨天,初心如磐。今天的历史就是昨天的新闻。我们深知我们是历史的收藏者。我们收藏非典肆虐下的抗击与救治;我们收藏大地震下的汶川灾难与重生以及断骨连筋的晋川深情;我们收藏北京奥运的辉煌篇章;我们收藏新中国70周年庆典的恢弘阅兵;我们收藏山西在改革中前行的强劲足音;我们收藏山西人民昂扬奋斗的坚实脚步;我们收藏可以传之后人的山西大主题大变化大故事。
20年来,山西晚报忠实记录今天,初心如磐。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我们深知今天的新闻纸就是明天的历史书。我们肩负着记录时代风云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始终旗帜鲜明地、坚定不移地、不折不扣地、一以贯之地坚持新闻的*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传播规律,遵从事实逻辑,坚守新闻真实,恪守新闻价值。我们置身新闻的最前线,置身新闻的风暴源中,置身生活深处,脚下有泥土,眼里明真善,脑中存事理,笔下含深情。我们在每年3·15之时为消费者奋力维权鼓呼;我们在每年六一节之际为贫困儿童全力圆梦;我们在每年高考来临之时组织车队爱心送考;我们在万家团圆的中秋节之际关爱不能回家的人群;我们在寒冷的冬天给需要温暖的人送去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我们千里走*河,千里走沁河,把表里山河的厚重与优美故事精彩地讲述出来。我们把今天美好的新闻记录下来,最终变成了明天美好的历史记忆。
20年来,山西晚报忠实筑梦明天,初心如磐。今天的新闻也好,昨天的历史也好,都是要通过传播,向人们展示一个充满希望、充满光明的美好未来。所以,我们始终强调新闻报道要主色调鲜明,主旋律响亮,正能量充沛,正气感强大,始终强化主流意识,体现主流媒体的主流引领和主流担当。我们连续十年举办了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在真真切切的感动中引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连续六年举办了“最美基层干部”系列评选活动,在实实在在的“最美”中诠释什么是真正的忠诚和奉献。我们每月推出一期的封面人物栏目,在鲜鲜明明的“典型”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我们的报道,始终向着明天讲述向真向善向美向好的动人故事,始终向着明天构筑温暖甜蜜、明艳生动、活力四射的人生梦想。
20年来,山西晚报全力以赴醉心于不断强化报道力和传播力,以求最大限度满足不同读者不断变换、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读者为天!我们的每一次新闻改革、每一个新闻策划、每一个新闻栏目、每一篇新闻报道,都是以能否满足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读者在哪里,新闻报道的触角就伸向哪里,着力点和落脚点就放在哪里。
20年来,山西晚报始终铭记,信息资源是我们的核心资源,内容服务,是我们的核心能力。也就是说,信息是山西晚报的核心产品,它所具有的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二重性特质,就决定了内容建设服务,是我们永恒不变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对信息的采编报道过程,就是采集信息、占有信息、分析信息、选择信息、加工信息、制作信息、分发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过程,20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地提升和深化这个核心能力。我们通过实践和探索,从信息这个核心资源和能力入手,不断创新传播手段,不断地深化功能价值,不断地强化公众认知度,不断地扩大社会影响力,使山西晚报逐渐成为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品牌都市类主流媒体。
20年来,山西晚报始终不忘守正创新。守正是守住“内容为王”这个正,创新是创新理念、内容、形式、手段、平台、渠道、体制和机制这个“新”。在网站、微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我们在20年这个特殊的时间窗口回望山西晚报所走过的路,百感交集,心潮澎湃。20年前的今天,是山西晚报人梦开始的时候,而那个坚定不移为读者服务的“初心”始终坚如磐石,烈如火焰,固如长城,始终指引着梦前行的方向。20年后的今天,这个梦有了小结果、小成就、小辉煌。但是,我们的寻梦之路还远未终结。面对汹涌不羁的融合大潮,我们唯有造船出海,借风使力,勇立潮头,手把红旗,乘风破浪,才可达到实现梦想的美好彼岸。
昨天、今天、明天,时光交错转换;历史、新闻、理想,信息川流成河。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站在新的时间节点,面对信息的汪洋大河,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立足主流,扎根山西,贴近生活,服务读者,进一步强化报道的*性和人民性,强化报道的综合味、本土味、民生味、经济味、公益味和文化味,进一步推进融合转型,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美好信息的需求,是山西晚报始终如一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将更加以读者为本、内容为王,努力提高生产、制造和传播信息产品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将更加重视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出一支*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队伍。
面对历史、现在和未来,作为媒体人,我们始终不变的感觉是:初心如磐,职责如钢,使命如山!
媒体总编辑贺词
成风化人领风尚,凝心聚力促发展。热烈祝贺《山西晚报》创刊二十周年,祝愿北国新闻上线后,乘势而上,在媒体融合发展大道上阔步前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总编辑 方埜
年11月28日
北国风光,尽在北国新闻!
上游新闻在重庆祝贺北国新闻成功上线!祝贺山西晚报创刊20周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总编辑 刘长发
年11月25日
喜闻贵报创刊20周年、“北国新闻”客户端也正式上线,特致诚挚祝贺!
贵报是全国惟一以省名命名的晚报,创刊20年来,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塑造权威公信力,打造出一批批
我是第一个进来的。
一群大佬坐对面。
“王国维说古之成大事业者要经过三重境界,是哪三重?”这是李杜。
“冰心先生今年去世了,你对她怎么评价?”这是姚剑。
“你刚才在电梯里,注意到这个楼一共多少层没?”这是刘黎平。
他们在考查我的文史修养、思考力和观察力。
这是年9月,山西晚报正在为创刊招兵买马。那时,大佬们都很年轻,扬言要收尽三晋英才。
结果英才太多,原本只打算招40个记者编辑,9月27日,接到录取通知来参加第一次会议的,是56个人。
大佬们说,哪个也舍不得。
山西晚报,就此开张。
创业,哪一行都苦,报人就更没黑没白一些。
对我而言,那时记忆就是左手抱娃右手写稿,骑着摩托满街跑。
赶上报业的数字排版改革,放下纸笔学五笔。技术强人张莉莉化身容嬷嬷,编辑们在她的魔*训练下,飞速学会了飞腾组版。
慢慢地,我们打出了名气。出去采访不再有人说:山西晚报?没听说过!
我们在业界站得越来越稳,一脚迈进都市类媒体的*金期。
纸媒进入厚报时代,重磅报道策划相继问世,改版再改版,扩版再扩版,我们像高速旋转的陀螺,一刻也停不下来。高负荷高强度的工作,让很多部主任在年终述职时失态痛哭,也由此打造历练出了一支能打敢拼出手不凡的新闻铁*。
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陆续离开了队伍,但说起来老东家,都感情深厚,真是越付出就越爱,尤其到了每年的这个日子,12月1日,总有人万千过往烙心头,念之,一醉。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
这个平台成就了许多优秀记者,优秀编辑。到今天,一则“读者故事”的征文启事,仍能引来诸多投稿,讲述他们记忆中的那些报道,那些版面,那些活动,那些报人。很多事,我们都忘了,读者,都还记得。
但纸媒困境仍不期而遇,版面再漂亮,都好似没有意义,报道再精彩,打开报纸的人也越来越少。我们不断尝试,寻求各种突围,“内容为王”的大旗到底还能不能举?
年,国庆长假刚过,报社派出了“千里走*河”采访团,沿线采访山西境内*河两岸人文故事。命我带队,8个人,两辆车,怀揣一份文字报道方案,我们就这样出发了。
大宁段*河边采访,谢燕是摄像助理。
山西段*河从偏关老牛湾入晋,流经19个县(市),在垣曲马蹄窝离开山西,一共公里。
这段*河,我们一口气走了72天,没回家,俩车各跑了一万多公里。
这段经历,被小伙伴们戏谑是“毁容式采访”“离婚式采访”,让我们不仅遭遇采访时间、强度、模式上各种极限挑战,还彻底完成了身份的蜕变。
出发前,我们是报人;归来后,我们是全媒体记者。
以芮城的采访为例。
早上8:30,唐代建筑五龙庙,直播开始。主持人和执机记者进入工作状态,跟随当地专家,边讲解边行进;两位航拍记者无人机起飞,一个负责航拍照片,一个负责航拍视频;两位摄像记者和一位摄影记者垫后拍摄视频图片,我跟着他们,一边用手机监看直播画面、信号、声音,一边提醒他们什么是拍摄重点。
9:30,直播团队和专家乘车赶往永乐宫,那是下一个直播点,途中直播不能断,所以路上要多少时间,需要说些什么内容,这在前一天的踩点中都要安排妥当;其他团队仍留在五龙庙补拍镜头,大约半小时后转场。我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线腔提线木偶表演安排在了永乐宫,直播团队到的时候,演员已经就位。这种直播环节里安排的采访,可以有效节约时间成本,也能让直播内容更好看丰富,不过就是演员辛苦了,他们在直播拍摄结束后,还要再为视频录制表演一遍甚至多遍。
直播、视频、图片所有流程全部结束,已经中午1点了。这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候,一人一碗面,不论男女就瓣蒜;也是最紧张的时候,手机、相机、摄像机、无人机都需要充电,每次冲进饭店的一帮人都在大喊:插座!插座!
吃完饭就走,下午还有三四个采访点,晚上八点回到驻地算早的。航拍记者开始做接片,摄像记者开始做视频,摄影记者开始调片子,直播团队能歇歇了?NO!她们变身文字记者,开始写稿。
千里走*河采访团在临县*河水蚀浮雕的合影
生产内容这活儿我们拿手啊,只不过是换些载体玩嘛,对不对?
夜里跟编辑部用
早上6点,
噢耶!新的一天开始了!
除了前方采访团队不断补充人手,实际参与到千里走*河工作中的有47位同事。打前站,做版面,发微博,推
有一天,集体在驻地赶稿。运城记者站站长胡增春,实在觉得这群人邋遢,丢大山晚的人,就抱着大家的外套送去了干洗店,守着洗完,又买了饭,给这帮出不了门的回来喂食。
同样的相亲相爱在工作群里也老有,比如微博话题快到百万了,大半夜的,一群中年人不睡觉,等。
破了!群里欢腾不已。被
激情,久违了。
千里走*河最后的成绩单是全网阅读量万,直播62场,视频个,抖音条;年我再次出发,带队千里走沁河时,被集团及时输血的我们设备精良,经验丰富,以18天行走,10场直播,57条视频,拿下万阅读量。
山西晚报全力打造的旗下新品牌北国视频,主打产品直播和短视频,在上线半年后,各大平台综合阅读量达4.亿。
他们冷静下来时,也会心疼一下我:疯婆子,别太累了!
是累,也不是我一个人累。
历山拍摄,舜王坪海拔米,零下近二十摄氏度,记者们随身设备平均二十斤,连续工作三小时。全身冻僵的我,居然想起年的夏天,三伏天气,我从尔雅书店背着一大包书往报社走,汗如雨下,心里充满雀跃,明天我的读书版上,为大家先推荐哪些书好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谈,天底下还有比这更迷人的工作吗?
何况,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同行。
面试那天,姚剑问我:你从事业单位辞了职,来晚报应聘,这儿一个月可只有块工资,你真考虑清楚了?
我点头: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20载倏忽过,一路跋涉,至此也不过才刚刚到王国维所说的第二重境界——不悔。
天涯路长,兴尽始归,此心未改,热血仍殷。
读者点评山西晚报原社长翁小绵:山西晚报的这次活动,给我们山西的传统媒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个是必须尽快尽早地融入“融媒体时代”。“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态,关键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办传统媒体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报道,把报道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就算完事,而是用一种全新理念和工作方式,把所有的发布内容和传播平台作为一个整体考量。其次,“内容为王”仍然是媒体发展的硬道理。要想让自己的报道有人看有人听,愿意看愿意听,最根本办法就是搞好新闻队伍建设,在增强采编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下足功夫,增强大家坚持“走转改”,主动深入下去的自觉性。这样,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新闻稿件才会源源不断。纸媒是这样,全媒体采访和呈现同样是这样。山西晚报去年的千里*河行和今年的千里沁河行,形式上是新闻采访,意义则远远大于新闻采访本身,这是一次“四力”的践行,体现的是新时期新闻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风采。
我经历的两次重大采访
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作为新闻人,有幸成为时代风云的一个记录者。
年,夏立春(后排右二)和他带领的山西晚报山西省“两会”报道组在会场外合影。
山西晚报创刊20年来,我有5年的编辑经历,15年的记者生涯。在采访一线,我跑过时*、经济、社会、文化、社区新闻等多个领域,从重大的时*要闻,到社区百姓的民生民情,我和晚报的同事始终奔跑在路上。
回望20年,我参与报道过的新闻很多,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于年6月和年9月来山西考察调研的回访报道。
总书记的到来振奋三晋大地
年6月21日到23日,在全省上下喜迎*的十九大召开的重要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山西考察调研。3天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轻车简从,考察了吕梁、忻州、太原等地,瞻仰了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深入农村、企业考察调研。所到之处,无不让三晋大地人心鼓舞。
年6月23日,山西晚报社接到通知,要求就习近平总书记来山西考察调研做一次回访报道。对晚报来说,这么重大的时*报道任务还是头一次。总编辑尹长虹亲自在社委会上安排部署,分管副总编房华高度重视。时任时*新闻部主任刘捷、副主任要维维、摄影记者胡续光组成报道团队。前方,地方新闻部的驻站记者王晋磊、郭小强紧急响应为报道组提供采访保障。
年6月23日、24日,报道组沿着总书记考察过的路线一一回访,25日返回报社后加班加点写稿。从我当时任职的*经新闻中心到编辑部门,斟字酌句,层层把关,总编辑尹长虹亲自审定后,连夜排版,并于年6月26日在山西晚报刊发了《总书记来到咱身边》的通讯。短时间、高强度、高质量地完成了这次报道。
两年后再读报道中的文字,总书记亲民、爱民的形象宛在眼前,令人动情。
总书记到山西考察,除了亲切、激动、兴奋,总书记带给山西干部群众更多是鼓舞和殷切的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中,要求山西抓好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肃*内*治生活五项重大任务。这五大任务也成为总书记考察之后山西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源源动力。
年6月24日,山西晚报记者刘婕(中)、要维维(右)在忻州岢岚县宋家沟村采访老*员张贵明。
脱贫攻坚是总书记最深的牵挂和最大的担当。年9月26日,我和要维维采写的《总书记牵挂的赵家洼实现整村移民搬迁了》在山西晚报刊发。总书记曾看望过的刘福有、曹六仁、王三女3户人家都搬到了岢岚县城的广惠园移民新村,住上了新楼房。这则字的通讯见报后,中国*府网、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转载,向总书记、向全国人民汇报了一个深度贫困村搬迁新居的喜讯。这则通讯不仅向*中央传达了山西脱贫攻坚的新成果,同时让还在脱贫路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充满信心。这篇通讯获得第二十七届山西新闻奖(年度)一等奖。
刘福有、王三女只是山西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不只是脱贫攻坚,总书记考察山西这两年多来,三晋大地人心鼓舞,全省人民持之不懈、恒久为功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五大任务,成绩喜人,掀开了山西发展新篇章。
我高兴的是,山西晚报的报道团队参与、记录了这一重大事件,那些文字也载入历史,历久弥新。
讲述和总理在一起的故事
年9月5日,我和要维维采写的《长治百姓深情讲述和总理在一起的故事》在山西晚报刊发,这份还带着油墨香味的报纸当天早上就出现在了中共中央*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案头,当时李克强总理还未离晋。年9月6日,我和要维维采写的《总理点赞临汾企业成绩单》在山西晚报刊发。报道经众多媒体转载后,反响热烈。
年9月4日、5日,李克强总理在长治市、临汾市考察。这是总理继年1月4日来山西后,时隔20个月再一次到山西考察。
在总理考察山西的前一两天,我接到总编辑尹长虹通知,说有领导人来山西考察,我和时任时*新闻部副主任要维维、时任视觉部副主任马立明组成报道组,随时待命。当时,报社领导也并不清楚领导人是谁,具体去哪里。
9月3日下班后,我们突然接到通知,连夜出发。我们三人,加上司机来杰奔赴长治。那晚路上走了有四个多小时,到了长治,在宾馆办理入住后就快凌晨两点了。9月4日早6点半早餐,我了解到这次参与报道的媒体有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山西晚报三家。大概上午9点左右,我们驱车来到了潞安集团石圪节煤矿等候采访。此时,我们才知道,是李克强总理来长治考察,我们的任务就是当天沿着总理的考察路线做回访报道。
当天上午,我们完成了石圪节煤矿的回访,总理说道“矿工常年在井下工作,燃烧自己,照亮社会,*和*府一定保证你们转岗不下岗。退出落后产能,未来海阔天空。”至今让人印象深刻。当天下午,要维维、我和马立明又分别行动,回访了总理考察过的山西唯美诺小微企业众创空间和长治市壶关县五龙山乡程庄村。五保户程增明难忘和总理的“三次握手”、村医程姣娥回忆总理接见时笑泪交加的情景现在还留在我的脑海里。
当天,采访全部结束后已傍晚了,报道组成员在壶关全部汇合后已近晚八点了。那晚天下起了雨,我们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当天晚上要交稿,另一个是第二天早晨必须到达临汾。起初,我决定先到临汾再写稿,但到了高速口犹豫了。当时,长治直达临汾的高速还在修建,晚上下雨走国道又不安全,我们计划走晋城到侯马的高速,从沁水再去临汾。估计了车程,最快也得走3个小时。当晚稿件能不能交回去?会不会误流程?是未知数。最后,我决定全体人员折返壶关县,就近在县城找了个有网络的快捷酒店。此时,已近晚9点,所有人还没吃饭。
我和要维维分头开始写稿,马立明开始挑片子,其间,司机来杰给我们每人买了一盒方便面,潦草充饥。我让司机来杰赶紧睡觉,出发时再叫醒他。马立明挑完片后,我又开始挑,安排往报社传。此时在大后方,总编辑尹长虹、夜班同仁也在等候,要闻部常务副主任杨松涛一直和我保持沟通。晚12点,成稿多字,我仔细看了两遍后,开始给报社发邮箱,反复确认后已近凌晨一点了。我们又驱车向临汾出发,那夜雨越下越大,视野不好,我们担心出事,一路上几个人几乎都不敢合眼。到了临汾,入住宾馆已是早上6点多了,睡意全无。
9月5日早8时左右,我们又出发,上午在总理考察过的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回访,并在下午将稿件传回报社。
三天两夜,我们只睡了4个多小时。但当总编辑尹长虹告诉我们,长治的报道当天早上总理已看到的消息后,所有人都欢呼雀跃。此行,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都是在长治、临汾两地分别派报道组,山西晚报是惟一一家一个报道组完成两地采访的媒体。
回顾这两个采访,我仍然心潮起伏,我感叹晚报团队的战斗力;感叹团队每个人的激情和职业精神;感叹团队每个人为了梦想奋斗的样子。
20年,一代代的晚报人无私地为这张新闻纸奉献着他们的青春和汗水。虽然,好多人如今已离开了晚报,包括本文提到的前时*新闻部主任刘捷、副主任要维维,但晚报人奋斗的精神始终在一批批新进晚报的年轻人身上不断传承,薪火相传。
20年来,我经历过很多事,采访过很多人。我最好的青春献给了晚报,也获得了不少荣誉。我深知,我只是晚报的一个水手,只有加入晚报这艘大船,才有海阔天空,才能迎风破浪,才能到达远方。
读者点评山西新闻出版广电局:我局年10月19日编发的37期《审读快报》以《晚报特色的重大时*报道》为题发表文章,称赞《山西晚报》特色的重大时*报道。
读者刘泽雨: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扎实、捕捉细节,写出了接地气的重大时*报道。
网友流星:山西晚报的报道文风朴实,细节动人,读来令人动情。
工作中不断被赋予正能量
年12月1日,“山西最美公益人”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这一天,是山西晚报20岁生日;这一活动,是我参与、策划的山西晚报又一大型公益品牌活动。
年7月的一天中午,我一口喝下一大杯白酒,足有四两。那是我有生以来一口喝下的最多的酒。
喝酒的前一天,我所供职的、山西日报社所属的《朝夕新闻》创刊几个月后因故停刊。喝酒那天,吃的是散伙饭。
山西日报社领导来和我们话别,端起酒杯的刹那间,我声音哽咽,泪水奔涌而下。喝下酒以后,领导的话基本没有记住。模糊中,只记住一个意思:大家不用太伤心,山西日报社还会办一份都市类报纸,刊号申请下来就把大家再招进来!
散伙之后,我就坐在家里开始痴痴等待。没有再找一份工作的想法,甚至也没有想过临时打个工补贴家用。而那时,我的孩子刚刚一岁,家里的生活还很困难。
几个月后,我痴痴等待的《山西晚报》在年12月1日创刊了,我如愿来到了这里。
刚招入山西晚报的时候,我又碰到了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当时的《山西日报》夜班主任,是我的老领导,他对我及另外两名《朝夕新闻》老同事说,这次考入山西晚报社的人,不用再考试,可以直接到日报夜班上班。但我们三人好像都没怎么考虑,就都放弃了。
那个时候,自己没有太多想法,更谈不上人生规划,就只是觉得,我就要来山西晚报上班。
刚入职晚报的时候,我做的是国际新闻版的编辑,后来是法眼版编辑,没过太长时间,我又调入特稿部,开始了重头稿件的采访报道。
那时的特稿,是都市类媒体的拳头产品。而那时的特稿,舆论监督类报道又占了很大比例。
年,霍州一家歌厅两伙客人因酒后互相看不顺眼发生一起命案,涉案凶手的背后是当地豪门,也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得悉这条线索,我第一时间赶到霍州采访。
《霍州惨案背后的豪门阴影》刊发,引起巨大反响。省公安厅迅速成立专案组开始查办案件,最终60多人被批捕、被判刑,当地的这个黑社会组织被连根拔起。
每每忆起这篇稿件的采写,我都会有小小的成就感。因为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有我参与。
现在回顾在晚报的20年,似乎找到了当初坚定地留在晚报的理由:都市类媒体正在兴起,都市类媒体有更大的新闻自由度。作为都市类媒体的记者,可以更多地仗义执言。而能够仗义执言,是很多记者、尤其是年轻记者的职业理想。只是这个理由在当时是潜意识的,不明确不具体。
“爱心圆梦”,他们的坚强让我落泪
在特稿部,我们写深度报道,也经常策划一些系列报道。我从开始做特稿记者,后来改做特稿部主编。负责对特稿的编辑,也参与策划部门的系列报道或者活动。
年高考结束,榆社的一名高考生考上了大学,他的父亲却因为发愁学费自杀。此事由特稿部记者任俊兵采访报道,引来大批爱心人士的
那些年,我们见到了太多的贫困家庭,也见到了太多的爱心人士。有一位爱心人士,每当我们的助学行动开始,总会到省慈善总会捐出大笔款项,却不留下自己的姓名。慈善总会的人不知道她是谁,记者也不知道她是谁。捐款需要留名,她写下了“平安”二字。她连续多年捐款,而直到现在,我们知道的,仍然只有她叫“平安”。
年,“爱心圆梦”助学行动资助过一名武乡的张同学,她的父母在她小时候就离异了,她跟着奶奶长大,当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张同学代表受助学生在当年的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发言。她的讲述,没有紧张,也没有张扬;没有悲愤,也没有欣喜。像讲述别人的故事一样,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她自己没哭,但台下的人基本全哭了。不是因为她的家境,而是因为她的坚守、坚持和坚强。
第二年,我们准备请张同学回来给那一年的受助学生讲述她的大学生活,以帮助新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她告诉我,她担任了学院的学生会主席,还加入了公益组织,定好了那几天要参加公益活动,实在走不开……
“爱心圆梦”助学行动,我们组织实施了13年。到年,我们共资助近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我们的活动叫“爱心圆梦”,圆的是贫困生的大学梦。而事实上,作为组织实施者的山西晚报记者,我们每次活动也都能从爱心人士那里学到善良,能从品学兼优的同学们那里学到坚强。以善心与社会相处,以坚强面对生活。这说不上是我的梦想,但至少,这样活着挺好。
年“感动山西”十大人物颁奖活动现场,叶恒(右三)与部门同事合影。
年“感动山西”十大人物颁奖活动现场,叶恒(左)在通过电话沟通工作。
“感动山西”,他们做了的我根本做不到
在特稿部期间,我还创办了“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活动。
年,我在央视看到了“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觉得挺好,能不能我们自己也做一个类似的活动。接下来几天,我从网上搜索各省市关于“感动”的活动,结果发现全国大部分省市都有关于“感动”的评选活动。
研究了他们的评选活动后,我在心里有了“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方案。口头向部主任和社领导汇报后,得到大力支持。
那个时候,我完全没有搞活动的经验,也不知道活动方案咋写。记得最初的活动方案,我只写了五条,五句话。打印在A4纸上,我就拿着“方案”去山西电视台找合作、到省文明办找支持去了。电视台、文明办也没有我认识的人,好在人家觉得是个好事,顺顺利利同意了。
就这样,“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在年11月正式启动了。那一年的评选活动,虽然比较简单,但也还算圆满。
年,山西晚报成立品牌策划中心,报社的公益品牌活动都归到了这里,我也到了这里。当年,作为“感动中国”在山西的合作媒体,我们应央视举办全国“最美村官”评选活动之约,又创办了“山西最美村官”评选活动。这次评选活动,我们挖掘出了一位默默奉献在基层的模范人物——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支部书记段爱平。段爱平原先做煤炭运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是村里的首富。应村民强烈要求,她当起了村官。当村官后,她把自己的家产都垫进了村里。为了村里的发展,她拼了命地工作,连自己患了癌症的身体也不管不顾。
被评为“山西最美村官”后,段爱平又被评为全国“最美村官”。被评为“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后,她又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此前,段爱平没有得过什么荣誉,也不为人所知。她的事迹被发掘后,省委发出号召,全省*员干部向她学习。
“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已成功举办九届,选出了像段爱平一样的感动人物九十多位。常有身边的朋友问我:感动山西人物到底咋样,感不感动?我每次都会回答:“他们做了的,你我都做不到!”
第十届的“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中,现在“山西最美公益人”评选活动即将启动,我感恩遇见山西晚报,感恩通过晚报这个平台遇到越来越多富有爱心的、感动的人物。遇见正能量的人,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赋能,收获更多正能量。而我,正是那个在活动中,不断被赋予正能量的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更容易感知身边的温暖与爱心,他活着是幸福的。唯其如此,晚报的品牌之路、公益之路,我会坚定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读者点评“山西最美村官”获得者段爱平:和山西晚报结缘,始于年“山西最美村官”评选,那一年也是我被确诊为食道癌的第七个年头。本以为生命已在弥留之际,但我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因为和晚报的邂逅,让我重燃了与病魔抗争的斗志,并且一坚持又是七个年头过去。
在晚报的
那一年,我为了准备高考每天飞奔。
那一年,山西晚报正式创刊,正式踏入“江湖”!
五年之后,命运将这个学生和山西晚报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至今已十五年。学生将最好的青春留在山西晚报,而“山西晚报”四个字融入了这个学生的血液之中。
年,山西晚报跨进了20岁的门槛,而我却迈入了中年,但初心未改。回顾这段情缘,有一句话一直在耳边回荡——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
相识据说我被选中是因为身高
年5月,大学快毕业了,满眼彷徨、迷茫,当务之急就是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能和女朋友在同一个城市工作。
实习期间,得知山西晚报招聘,我报了名,当时对报社的印象,都来自于实习老师的灌输,山西晚报是发展最好的都市类媒体。笔试、面试、见习考核……最终成为山西晚报社会部的一名记者。
当时,好多大学同学还没有找到工作,而我距离毕业还有一个多月,工作已经找好了,最难得的是当时女朋友也找到了工作,而且我们工作地点就在同一栋大楼内。兴奋、激动、满怀希望地开始进入社会。
山西晚报为什么选你?至今,报社内有一个传言,而这个传言出自于“好基友”之口,因为我的身高(实际身高厘米)。简直就是“交友不慎”!
传言如下:招聘表填写爱好:篮球。负责面试的刘姓副总编第一印象,这货肯定个子很高,不错,要重点
我从来没去找那位面试的副总编求证过,但是我反驳的理由是:我真的喜欢打篮球,我也进入了报社的篮球队。
我与山西晚报的情缘就这样开始了!
年,*兴在香港采访。
相伴山西晚报社会部成就了我
进入报社被分配到社会部,至今我还在社会部,15年的社会部“老人”!
刚入职的第一年简直就是煎熬,为了完成每个月的考核,可以说是夜不能寐。每天早晨最害怕的事情就是部门主任给我打电话说你漏稿了,最愁的是每天下班之前的报题……报社那种快节奏的工作逼得我这个新人快发疯了。刚入职那种兴奋与激动,没几天就被磨没了,剩下的就是焦虑。
无论怎样我都要留下来,当时只剩下这个信念了!回想那段时间是我成长最快的阶段,一年之后,终于能“独立行走了”。如果没有那段时间的磨砺和坚持,肯定没有现在的我。
年至今,我从事过教育、环保、交警等领域的采访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承担一些重点新闻策划。
目前,社会部坚持十年以上的两个品牌活动都由我负责组织,《大型公益活动爱心送考生》坚持了14年,《省市招办做客新闻会客厅》坚持了12年。这两项活动倾注了山西晚报社大量的“心血”,它就像一个成长的婴儿,每一步成长都会让我们欣喜不已。而成长过程也是付出的过程。
每年的6月是“爱心送考生”开花结果的日子,而我们的耕耘提前一个月已经开始。策划方案出台、发布预约信息……所有环节所投入的人力是外人无法想象的!数字也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每年打出接听电话不下次,打印资料不下页,每次印制爱心标识不少于个,历年报道版面不少于十个,所报道文字有几万字。多年下来,“爱心送考生”成为山西晚报社的“习惯”。
有一个场景至今无法忘却,那是年6月5日,个电话必须在两天内全部打完,保障预约服务家长和爱心车辆实现对接。这两天,社会部全体人员集体打电话,每个人都抱着一个电话,无数次重复一句话,“这里是山西晚报,您是考生家长……”,你声音高他的声音比你还高,互相“攀比”声调,整个办公室就像炸开了锅,就像一个话服中心,有的人嗓子都喊哑了!难能可贵的是,这份“额外”工作之外,大家都完成了各自的采访任务。
14年,一次次安全送高考学子进入考场,积小爱成大爱;14年,我们用坚持守护着考生温暖的梦。
所有成绩的取得,是团队坚持和付出换来的!山西晚报成就了个人。人到中年开始喜欢回忆,与好友回想我的发展,他们说,山西晚报社会部成就了我!
其间,我与当初的女朋友结婚生子,而与山西晚报进入水晶婚,透明晶澈而光采夺目。
年,*兴在办公室。
相守为“家”添砖加瓦
与山西晚报组建“家庭”15年的后半段时间,我主要负责教育领域的新闻报道,每年的中高考报道就是为这个家增光添彩的时候。服务好考生,为山西晚报赢得最好的社会声誉。
每年5月中旬,就像中高考冲刺的学生,我开始着手准备当年的中高考报道方案,了解第一手信息,掌握招考最新最权威的动态是“必修课”。而且为了打赢这场“中高考报道战役”,每年都想着能有新创意。
山西省第一年高考实行平行志愿,为了能把这个*策吃透,并给考生和家长说清楚,采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专家整整一周,逼着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双虎双休日“加班”,稿子一次次地修改,一次次让专家帮着校正,前前后后修改十多次,最终刊发两个版通俗易懂而且准确的稿件。除了解读*策之外,还有数据分析,不仅为报社当年高考报道添了彩,而且帮助招考部门很好地宣传了*策。
把新媒体手段引入中考报道实践,年太原市中考分数线公布,在会场第一时间将分数线通过山西晚报官微推送;年,通过报社官方
一次次地手段更新,为的是广大考生和家长得到实惠;一次次地创新,为的是山西晚报这个家庭能向全媒体实践操作更进一步。
山西晚报要成为*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作为家庭一员的我一直在努力。
我12年连续追踪报道山西极地科考,推出了“山西学子南极科考行”系列报道,采写稿件近三十篇,全程完整记录了山西人的极地科考之旅,从年报道“山西南极科考第一人”窦银科开始,到他的弟子袁凯琪、刘磊、潘曜,可以说是如实记录了山西极地科考的“历史”。
12年来,窦银科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有什么事情,都会和山西晚报最先联系。每次去南极带队科考前,会先和山西晚报联系,好像是在打卡上班一样;科考期间的状况,也会习惯性地第一个告诉山西晚报。
记得窦银科第二次去南极,当时有一架直升机出了事故,他带队在冰天雪地里寻找这架飞机,所幸他们找到了。就在第二天一大早,我主动打电话采访,这让他很震惊,要知道这件事情才隔了一个晚上,还没来得及和任何人透露。这件事情窦银科多年里和我一见面就会提起。
15年相濡以沫,共同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我有幸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员,我希望能一路相伴走下去,初心未改!
读者点评“山西南极科考第一人”太原理工大学教授窦银科:*兴已经是山西极地科考发展的“见证人”。刚开始时,我对于新闻报道的事情是抵触的,觉得我们只是一个搞科研的团队,为了国家和山西的南极科考事业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已经把钻研南极科考课题当成了生活常态,不觉得这有啥报道的。但是*兴的热情打动了我,多年来只要我们团队有一点“风吹草动”,第一个采访报道的就是山西晚报的*兴。12年来,我们团队发生的任何事情,可以说都是通过山西晚报讲述给了更多人听。*兴和他身后的山西晚报,就是我们科考团队中的一员。
山晚两会报道越来越精彩时光倒回!
年1月22日13时,太原小店区东蒲村大棚蔬菜基地。
“这菜卖得好吗?是往菜市场卖,还是直接销往超市?”“你们的菜是从田间地头直接买的吗?”省人大代表温变英、徐时红和郭冬枝蹲在蔬菜大棚地垄上,站在超市蔬菜摊前,向村民、市民问民情,记录下大家反映的问题。
返回驻地,温变英、徐时红和郭冬枝穿着沾着泥土的鞋子,走进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现场,参加分组审议。这一次午休时间的实地了解民情,只是为了充实一份有关菜价的建议,做最后冲刺。
两会特写《一份有关菜价建议的最后冲刺》见报后,很多读者点赞:原来代表们的建议是这样写出来的啊,如此才能真实反映民情民意啊!
从会场采访,跟到田间地头,再到超市卖场,《山西晚报》两会报道团队记者李莉写出了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两会新闻,立体呈现了代表履职的过程。
其实,像菜价建议这样鲜活热乎的两会报道,《山西晚报》的两会报道中有很多。两会是我省*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报道自然是时*报道的重头戏。20年,无论是传递省委、省*府的决策和精神,还是反映百姓呼声,《山西晚报》“多兵种”集团作战,不断丰富报道手段,在创新中寻求突破,使得两会这场开年大戏越唱越精彩,持续焕发活力。
李莉于年在全国两会上和申纪兰合影。
传递*府决策,反映百姓呼声 两会报道搭建连心桥
年1月9日,“山西晚报直通两会”现场,裴建功夫妇和李小莉声泪俱下,讲述苯丙酮尿症(PKU)患儿家庭的沉重负担,“抱团”求助,希望*府能
座谈会结束,从PKU患儿家庭走访,到残联调研;从个体到群体;从1人到7人……人大代表和*协委员开始为PKU患儿奔走呼吁,多方了解,多次讨论,将家长们的求助写成建议带上“两会”。山西晚报两会报道团队记者要维维、李晶持续跟进报道此事,与人大代表、*协委员们一起为这个特殊的群体寻求救助。
经过人大代表、*协委员们的不断努力,PKU患儿家庭获得救助。
年11月,省卫计委将苯丙酮尿症纳入新农合的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孩子年龄限制在0岁至14岁,报销设置上限1.2万元,按70%比例进行报销。
年7月17日,省人社厅出台《关于苯丙酮尿症患者门诊治疗费用支付标准通知》,将苯丙酮尿症纳入城镇重大疾病保障范围,不再受限住院,平时的特食、检查、药品均列入报销范围。
PKU患儿们的家长笑了,PKU患儿家庭的负担减轻了。向上反映百姓呼声,向下传递*府决策,《山西晚报》两会报道成为一座连接*府与百姓的连心桥。而“山西晚报直通两会”就是这座最民生、最有力的连心桥。
年,“山西晚报直通两会”首次启程。每年的省、市“两会”召开前夕,“山西晚报直通两会”就会邀请人大代表、*协委员、市民代表一同,走进社区基层一线,走近百姓,面对面交流沟通民生热点话题。“山西晚报直通两会”启动9年来,共有近80位省人大代表、省*协委员受邀下基层进社区,征集民意,共话民生,其中反映的不少问题被代表委员们写进自己向大会提交的建议和提案中。
民生热点是两会报道的焦点,大*方针则是两会报道的核心。《山西晚报》两会报道及时呈现领导干部对山西发展的决策、刊发人大代表、*协委员的建言献策,邀请专家学者解读*府报告中的新年新*,将两会*策深入浅出地解释给读者,发挥上情下达的作用。
武六红于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拍照采访。
“多兵种”集团作战 两会报道别开生面、丰富立体
“当时,大堂里人很少,偶遇书记挑书,真是意外,还有一点兴奋……一刻钟后,袁书记选到他满意的书,约有十本。它们中有《大外交》《货币战争》《基辛格——美国的全球战略》。眼前这一幕,令记者想起媒体开放日上袁书记说过的一句话:学习者智、学习者胜、学习者强。”
这篇多字的小特写《袁书记挑书》,是年3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张丽荣(时任山西晚报驻北京记者站站长)、李莉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时采写的一则两会新闻。那是山西代表团全团会议结束不久。记者前往餐厅就餐途中,突然看到在驻地酒店大堂的会议服务售书处,一个身影正专注地俯在书架上,一本本浏览书脊上的标题。定睛一看,是时任省委书记的袁纯清。于是,记者立即驻足观察记录,落笔成稿。次日,该篇小特写刊发于《山西晚报》头版位置。
在《山西晚报》两会报道中,对领导干部在会场的语言、行动予以
消息及时反映会议流程、会场动态,能使读者了解“两会”新精神、新*策;通讯深度挖掘热点话题,进行重磅报道;图片形象生动展示代表、委员精神风貌,会场新风……《山西晚报》两会报道在运用传统的消息、通讯以及图片传播手段的同时接轨时代发展,“多兵种”集团作战,对接微博、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实现全媒体报道两会。
年,省“两会”期间,山西晚报在省内媒体中第一次开通“两会”微博。记者织“围脖”,网友看“直播”,每天活跃在会议现场的记者,通过个性化的表达,依托微博这一平台第一时间与读者、网友分享“两会”会场内外值得
与此同时,山西晚报每年还会设置相应的栏目,全面
在创新中突破 两会报道历久弥新、活力无限
山西晚报两会报道的每一次创新都是一次突破,既是个人眼界的突破,也是报纸影响力的突破。
每年3月,全国两会盛大召开,全国瞩目。年、年,山西晚报连续两年派记者赴京报道全国两会,成为山西都市类媒体中惟一一家参会报道的媒体。
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山西晚报从报道力量增加到策划力度加大均实现了突破。张丽荣、李莉、武六红三名赴京记者围绕时下热点做了众多策划报道,如开设代表日记专栏,邀约人大代表每天写日记发表等。
同时,山西晚报全国两会前方报道组还创新报道方式,与河南大河报联动,选取两省相邻城市晋城与济源,就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强跨区域合作的话题,对话两市全国人大代表,完成《中原经济区崛起需要跳好“集体舞”》的报道,引起强烈反响,使得盛会报道上了一个台阶。
还是在那一年,山西晚报全国两会前方报道组一面完成采访任务,一面与省人大对接、联络,最终,《山西晚报》首次“进京”,被送到山西代表团驻地——远望楼宾馆,每一个代表的房间,实现了“影响力”从省内到省外的突破。
年,山西晚报“直通两会”栏目,在原先走进社区听民意的基础上,还通过报纸向读者征集百姓“最关心”“最期待”“待解决”“好建议”。消息刊发后,收到建议近千条,涉及社会管理、城市建设等方面。在省“两会”召开期间,本报“两会”特派记者从中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话题,通过详细调查采访,把这些问题“带上两会”,并寻找该行业或相关领域的人大代表、*协委员进行探讨、解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企业养老金能不能再涨涨》等一系列稿件的见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
为让基层的声音直达省“两会”,年、年在省“两会”召开前,山西晚报独家与省*协提案委员会联合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两年共收到意见建议余条。
……
山西晚报两会报道历久弥新,活力无限!
山西晚报时*报道的重头戏——两会这场开年大戏,必将越唱越精彩!
读者点评太原市医院办公室主任高*:作为山西晚报的一名老读者,从全国、到省、市,每年的两会新闻报道我都会看,很多最新、最权威的民生*策都是从晚报上看到的。这么多年看下来,《山西晚报》两会报道内容越来越丰富,报道的手段也与时俱进,形式多样,很享受《山西晚报》奉献给读者的这场开年大戏。希望《山西晚报》继续做好百姓与*府的连心桥,将民意传递到两会的会场,问民情、解民忧,推动社会进步。
18年文娱报道冷暖自知
人生,终归是需要点仪式感的!
一份报纸20岁,一个人20岁,都值得纪念,而纪念的最好方式,就是铭刻那一份份不曾忘却的记忆。与山西晚报相伴18年,交集最深的就是关于山西文化新闻的一次次深挖,这些记忆属于我和我们的团队,更属于这个20岁正当年华的媒体。
范璐于年在广西罗城采访“于*”扮演者成泰燊。
从*土高原到荒野深山 我追了“于*”一年半
年5月,山西制造的廉*大剧《于*》,进入拍摄的最后一站,也是于*为官生涯的起点——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这里也是山西晚报独家探班《于*》的最后一站。
偏远、凋敝造就了这里独一无二的原生态风光,随手发一张工作照都会被认为是在画境中,但如果有人觉得《于*》的拍摄本身也如此诗意,就大错特错了。
拍摄《于*》的前因,许多人是清楚的,在当时山西的*治生态里,山西人太需要一部作品去重建生态和自信,太需要一次亮相去捍卫历史和未来。作为一名文化记者,我感知深切。于是,从年筹拍到年作为央视一套开年大剧上映,我
从广西柳州到罗城,记不清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颠簸了多久,终于来到深山里的拍摄地。而我一到,制片人就先给了我一个“警告”:“不要单独行动,这里蚊虫蛇四处出没,危险!”随后贴心地递上来两瓶当地特制的驱蚊虫花露水。
我去探班,就是一个特别普通的日子,但也处处显示着不普通。
我去的那天下午,一个当地的群众演员拍戏中,后背不小心撞到道具箱受伤,医院,一时间陪护问题、赔偿问题、家属情绪问题等一涌而来。其实,这还仅仅是制片团队当天要面对的棘手问题之一,主演于*的扮演者意外中暑,其他所有演员的拍摄场次、时间重新协调;主景地大勒洞一村民家新盖的房子第二天要封顶,会搞风俗仪式,要与村委、住户紧急协调……那天,制片团队照旧从早8点工作到第二天凌晨近3点。
其实,跟随他们采访到凌晨的时候,我就开始有点吃不消了,不是单纯的熬夜吃不消,是我看到他们面对一波又一波急需解决的问题,都觉得心脏超负荷。而正因为有了这些亲身探访的素材,才让后来独家刊登在《山西晚报》上的报道,多了几分鲜活。
《于*》开拍后,我一路追随剧组采访报道。在剧组,我和工作人员一起熬着夜、就着冷风吃盒饭,却被于大人的故事感动到热血沸腾;也在荒野外,被虫蛇追杀、斗着胆子练逃生,为自己的采访生涯增加吹牛的资本。
当我目睹64岁的著名导演吴子牛病得连话都说不出来,4月在无锡穿着羽绒服工作,还不离开监视器1分钟;当我见识了为了抢进度,主演修庆肋骨断了3根,还坚守剧组,连续拍摄了90天;当我看到许许多多的山西影视人为了这部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大剧忘我付出……我手中的笔,也变得无比有力。
这部剧杀青之后,因为山西晚报的全程独家报道,我受出品方之邀,为这部剧写了一本拍摄札记《*记》,而这本书里的许多内容也成为后来《人民日报》《学习时报》、中央电视台等众多著名媒体报道《于*》、报道山西反腐倡廉新亮点的基础素材。
再后来《于*》大获成功!不仅开年就雄霸央视一套、八套,收视率破2、网络点击量超过6.8亿人次,还连续在年中宣部“五一个工程”奖、年广电总局“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上为山西争得最高荣誉。
每每此刻,我心里就充满欣慰、感动,并以和他们共同战斗过为荣,以《山西晚报》见证并记录下这一切为荣。
范璐年山西大剧院采访《*河》总导演张继钢。
从养在闺中到盛装出嫁 我们见证“*河”入海流
年9月13日,传统的中秋佳节,山西大剧院,舞蹈史诗《*河》14日首演前的最后一次大联排正在进行。“合家团圆”在这里赋予了另一层含义,因为这个日日陪伴了7个多月的战斗团队,俨然已经是个大家庭。而这一刻,独家追随了《*河》一路的山西晚报记者,也没有缺席。我们四个人在彩排间隙,在大剧院的等客区仪式感满满地分享月饼,那味道可能会终身难忘。
采访结束,出剧场的时候,凌晨已过,中秋成昨,我忍不住在
一天之后,《*河》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开场前,山西大剧院外排起少见的长队,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聚焦山西,整场座无虚席,谢幕时是观众长达20分钟的致敬掌声……那一刻,所有经历的艰辛与困难都不值一提。
我曾在首演收官报道的记者手记里记录了这一过程:
“听说山西省歌舞剧院要排《*河》是很久前的事儿了,今年过年后,听说张继钢一头扎进自己的母团省歌开始秘密创作,便知道这部献礼新中国70华诞、纪念《*河大合唱》80周年的作品,如箭在弦上了。但作为我省的重磅献礼作品,也是省歌转企之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营销作品,他们压力巨大。此时省歌想到了多年的老友山西晚报,两头一拍即合,于是独家宣传的重任落在了山西晚报肩上。
从7月2日第一次受邀进剧场观看彩排,到而今《*河》首演这两个半月的时间里,省歌和张继钢导演给了山西晚报巨大的信任。而山西晚报的全媒体记者团队,也真正成为《*河》的一员,放弃节假日,甚至连中秋节当晚都是在大剧院《*河》彩排现场度过的……
而对稿件的打磨更是精益求精,对张继钢的一篇成稿,前后历时半个月、3次不同地点的深度专访;对昔日‘*河儿女’的字稿件,背后是0字的删改;对省歌6位演员的采访,经历大换血式的来回调整……摄影团队、新媒体团队,也把《*河》的拍摄、录影、优化排版等工作力争做到最好!
一篇一篇的重磅报道如同一声一声的春雷,在国内文艺圈炸响!而这也换回《*河》未演先红、一票难求的山西‘现象级’事件。
9月8日,《*河》最后一次在省歌剧场大联排,张继钢导演直接表扬我们的报道团队:‘《山西晚报》功不可没!功不可没!现在弄得票可紧张啦!我没有想到的是,山西晚报的宣传思路如此清晰,特别是手段还如此多样。’9月12日,《*河》首演新闻发布会上,张继钢抱怨式盛赞:‘哎呀,《山西晚报》可是惹麻烦了,因为你们,现在全国观众除了澳门、青海、台湾没来人,其余都来了,现在弄得连我都没票!’”
……
75天,“养在深闺”的《*河》在我们的手里“盛装出嫁”!《*河》也在《山西晚报》的见证下,磅礴“入海流”!
写在后面
山西晚报20年,山西文体报道20年,我们的脚步从国内各大电影节、各大赛事,到海外的巴黎、威尼斯、好莱坞、罗马、马来西亚的电影、文化活动,伦敦奥运会等国际赛事;我们的目光从本土的文体事件采、评,到放眼全国甚至全球的
因此,上面叙述的这两段故事,又怎能穷尽那7个日夜里无数人的采访过往?它们甚至可能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但这些真实发生在采访幕后的故事,却在某一个侧面印证着山西晚报人的某一些特质:我们从未停止过开拓的脚步、我们从未疏忽过真诚的信任,我们从未迷失过好奇的眼睛,我们从未忘记过怀抱的初心!
山西晚报20岁,这是属于你的生日,也是属于我的!
读者点评热心读者:每次看《山西晚报》的文体报道,都觉得有很深的代入感,作者绝不是草草应付,即使一个小小的演出,记者也能妙笔生花,让人如临其境。而在一些大型报道中,更是能见到记者的功力,一看就是深耕这个领域多年,见解非常独到,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文化报道为时代留下注解
年的时候,全世界担心两件事,一个是诺查丹玛斯“大劫难”的预言,一个是计算机的“千年虫危机”。如果预言实现,那么人类社会就将终结;如果危机得不到解决,那么世界至少计算机世界就会崩溃。如我们现在所知,世界末日的预言就好像一个杞人忧天的笑话,而在大多数人没有觉察的时候,危机就平稳度过。于是世纪之交的人们,开始憧憬一个美丽的新世纪的到来,但是,还是很少有人能意识到,接下来的20年,将会是怎样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翻天覆地的20年。
年12月1日,就在两个世纪的分界线上,《山西晚报》创刊,开始翔实而生动地记录这个时代、这个世界,为这波澜壮阔翻天覆地的20年留下了丰富的细节和注解。
《山西晚报》创刊4年后,我成为它的一员。很多时候,我会感谢当初自己这个偶然的选择,让我不仅亲历这个时代,也能观察和记录它。
不太被人注意的他们,我们看到了
在山西晚报,我绝大部分的时间待在副刊部、文化部,所承担的任务是报道省内外文化领域的事件和人物。翻开报纸厚厚的合订本,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和我的同事,没有漏过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假如说,五十年、一百年后,有人要写文化史,我们可以毫无愧色地将山西晚报给他,让他能够检视和参考,帮助他写出一部信史来。
作为媒体尤其是大众媒体,追逐热点是天性,有些时候,会显得有些势利。但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之所以会成为热点,隐含社会的发展趋势,反映大众的内心期待,这是根本原因。而基于此的报道乃至解读,满足了大众的信息需求,这是媒体的基本任务。于是,20年间文化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喧嚣一时的事件,都能在山西晚报见到。
但20年来,令我们最以为傲的,是对那些当时并不太被人注意,之后却对文化乃至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和事的报道。比如说网络作家,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在已经是坐拥千万粉丝、收获千万稿酬的“大神”,他们的作品,被千万人所阅读追捧,并通过影视改编获得了更广泛的影响和传播。但十数年前,他们甚至不被称为作家,而被叫作“写手”,他们的作品,被认为意淫、荒唐,没有任何文学价值,也没有任何人会对其做严肃的研究。但我们认为,仅仅因为他们拥有的庞大的读者群体,网络作家或者说网络写作,就应该是一个值得
那是一届星光熠熠的晋商盛典,四川山西商会会长、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来了,吉林零售王、欧亚广场创始人曹和平来了,广东山西商会会长、“大运摩托风驰天下”的远勤山来了,“为地球人做好一碗面”的九毛九餐饮创始人管亦宏来了,“一群人一辈子做一件事”的酒仙网创始人郝鸿峰来了,“链接所有美好”的美特好连锁超市创始人储德群来了,海南山西商会会长陈峰发来亲笔贺信,北京山西商会会长李建国从美国发来恭贺视频……
莅临盛典的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致欢迎辞。他说,这么多晋商企业家,从四面八方回到山西,就是因为对山西的一份情怀。每一位晋商精英,都是传奇,都是一本厚重的书。对于“寻找晋商领袖”主办方山西晚报,这位懂金融、懂经济的副省长说,“能够举办这么一次活动非常不易,为山西增加了很大信心。”
作为“寻找晋商领袖”采访团领队,我正沉浸回忆、百感交集间,一位年轻男士,猫着腰穿过会场,在我身边驻足低语,“您好,我们想和您说件事。”
随着他的指引,我们来到会场一角,那里坐着山东晋商代表队,十几位来自济南、烟台、淄博的参会晋商,用意寓复杂的眼光看着我,那里有委屈,也有期待。
正好到了会议茶歇,一场令我刻骨铭心的“批斗会”开始了。主题只有一个,风情姐姐你偏心,你们走遍全国,唯独不去山东看我们!
甜蜜的怨、严厉的爱、殷切的围堵。我无言以对。
始于年的山西晚报“寻找晋商领袖”大型寻访,走过大半个中国,采访了近百位晋商企业家,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山西新闻界跨省最多、行程最远、采访晋商最全的纪录。从春到夏,寒来暑往,从滴水成冰的东北,到秀美如画的港粤,从牛肉奶茶香飘飘的大草原,到天空大海蓝莹莹的小江南,我们拜访当地山西商会,采访背井离乡事业有成的晋商代表,聆听跌宕起伏的奋斗故事,分享令人动容的创业悲喜,解析可以复制的财富密码,重温历久弥新的晋商精神。
披星戴月,踏雪冒雨,我们每到一个省一座城,当地商会全体出动翘首以待,企业家们倾情款待聚散依依,每一次的接风家宴,主题永远是,欢迎家乡媒体山西晚报“寻找晋商领袖”采访团。
那一年的晋商圈,各地晋商见面,总要互探信息,“山西晚报寻访你们了吗?”
大半个中国都走了,但“好客山东”竟然没有来得及光顾,有着“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齐鲁大地,竟然还停留在我这个领队来年的采访版图里。
内疚。惭愧。
郭风情(左)采访北京山西商会会长李建国
你在他乡还好吗?
“寻找晋商领袖”颁奖典礼,在笑泪交融中圆满落幕,采访团与即将踏上归程的企业家们依依惜别,我们相约,在经济寒冬里,更要抱团取暖彼此珍重。
首届寻访余韵未绝,我又昼夜不停,开始规划新一年的“寻找晋商领袖”采访线路,我毫不犹豫,将寻访首站放在了俺山东。
新当选的山东山西商会会长李文君,暂时放下离石的投资项目,陪我们一同乘坐高铁,从太原直抵济南。
济南之夜,我失眠了。
想想那些漂泊创业的晋商游子,他们放弃家门口的舒适区,在陌生的异乡从零开始,打拼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来自家乡的每一声问候,都让他们视若甘霖,倍加珍惜。
四川成都,在采访团组织的“你在四川还好吗?”座谈会上,四川山西商会名誉会长刘明建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家乡媒体的问候,让在外游子有了着落,放心吧,我们在四川挺好的。
浙江杭州,浙江山西商会首任会长张介中,为山西晚报的来访,反复筛选名单,唯恐遗漏了杭州之外的晋商乡亲,他说,采访团跨过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给在外晋商送来乡情,让我们的心,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这一次,采访团抵达济南次日,“你在山东还好吗?”座谈会,如约举行。
山东山西商会秘书长周俊清致欢迎辞,这位高大英俊的“商会总理”妙语连珠,贡献了很多金句,他说,最难风雨故人来,在绵绵细雨中,我们迎来了山西晚报“寻找晋商领袖”采访团,家乡媒体的关爱,让我们这些“一手拿算盘,一手捧论语”的山东晋商,有了稳稳的依靠。
掌声。笑声。担任座谈会主持人的我,不禁暗暗感慨,山东晋商不一般,因为论语的陶冶,他们一边拿着算盘,一边端着文化。
这是一场有情有义、有笑有泪的恳谈会交心会,俺山东晋商,以最殷切的笑脸,欢迎采访团到来。
一手拿着算盘,一手捧着论语。寻访晋商的几年间,我对这句话有着格外深刻的感悟:捧着论语,是指企业家的修为;拨着算盘,是商人的日常必修。
在吉林,采访团来到著名的欧亚广场,这个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零售广场,顾客云集人山人海,穿梭其中,我们并未感到电商冲击下,传统零售业的冷清凋敝。
欧亚创始人、著名晋商企业家曹和平,在欧亚总部办公室,早早等候着我们。这位整日面对商战厮杀的零售之王,从始至终面带微笑,款款道来。
不可避免,我们要追问欧亚成功的奥秘,他摆手一笑,告诉我们,做人好了,做事就成了。这些年,他没有敌人,从不失眠,一直在享受商业之美。
结束采访,这位名震江湖的商界大佬,将采访团送至电梯口,微微鞠躬,含笑送别,直到电梯合拢。
在石家庄,正逢冬至,河北山西商会副会长曹彦*邀请采访团共进午餐,这位来自和顺的晋商,为自己的企业起名“山河”,他笑眯眯地告诉我,“你看,山西必须放在前面。”
就在山河公司食堂,和员工一起包饺子的曹彦*,向我谈起他的经商之道,他说,要想老板美美的妥妥的,必须先让员工美美的妥妥的,大家才能都美美的妥妥的。
在郑州,河南山西商会会长郭启文,有一个著名的习惯,晚上从来不外出应酬,这位霸道总裁认为,晚饭时间,必须属于家人。采访时他忽然停下来,吩咐助理将他新买的一双棉布鞋送回家,老母亲的脚不舒服,他怕母亲久等。郭启文在每个地方做项目,总能交到一批知己,公司效益越来越好,机会越来越多。他告诉我,这些年,他坚守的企业文化就是,做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
本报采访团与河南山西商会秘书长韩建华寻访郑州晋商游子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在北京,尤其在天寒地冻的周末,要让一群人穿过北京城,参加一个会议绝非易事,北京山西商会秘书处做到了。“你在北京还好吗?”座谈会,其情其景,因为独特,至今记得。
必须提到“寻找晋商领袖”的独家冠名单位,山西百年老字号广誉远,她的加入和伴随,为转型期的媒体生存,提供了崭新模式,历时5年的全国寻访,广誉远与山西晚报的完美合作,堪称佳话。
“你在北京还好吗?”晋商恳谈会,因为是一年的压轴之作,所以放在了年终岁末。
应广誉远掌门人郭家学邀请,这场集合了近百名北京晋商的聚会,就设在了广誉远位于北京前门的总部。
有人说过,企业家是带着一群孩子赶夜路的母亲,转型压力、竞争压力、国际国内风云变幻的压力,让企业家如履薄冰。
在广誉远总部,与北京晋商的恳谈会临近尾声,我由感而发,说了这样一番话。
这些年采访过很多晋商,你们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却常常资金紧张;你们负重前行换来员工岁月静好,自己却诚惶诚恐四面楚歌;你们能在股市调动万马千*,却对每天晚上不请自到的失眠束手无策;你们伤痕累累的身躯,配得上最耀眼的勋章!
全场寂静。
窗外,寒风萧萧。室内,乡情融融。
那场座谈会,我没出息地,几度哽咽落泪。我告诉这些晋商亲人,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读者点评浙江山西商会首任会长张介中:山西晚报“寻找晋商领袖”采访团走了大半个中国,看望在外奋斗的晋商游子,给我们带来了家乡的问候,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温暖的力量。他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用真情工作,用真心采访,在整个晋商圈,有口皆碑。这些年,大家有了困难,遇到挫折,总是习惯性地想到山西晚报,想到采访团的每位记者,尽管相隔千里,但他们和我们的心在一起。
在热线新闻里体会百味人生
寒风中,驴友山沟里迷路、受伤,救援队员不计得失连夜搜救;
暴雨后,一对新人被困积水中,热心人拿来皮划艇送他们划向幸福;
……
从7年到年,在热线新闻部的12年,占据了我19年新闻生涯的大多数时光。热线新闻,它是各种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它是各种无法想象的复杂人性,它是各种引人回味的酸甜苦辣,它让人叹息、愤怒、感动、珍惜、奋进……我和热线部的同事们就是通过自己的笔,把各种况味尽可能地复原、呈现给读者看,和读者一起去品味其中的百般滋味。
山西晚报记者滑艳兵采访老*员、老代表、老劳模申纪兰
女子冲动跳湖之后他们让我们在寒冬里感到温暖
年1月1日上午,太原市龙潭公园。
结冰的湖水中,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光着膀子,拉着一名中年女子往冰面上爬,但冰面不断破裂,老者不断努力……原来,就在几分钟前,和爱人吵了几句的中年女子一时冲动,跳入湖中,老者闻讯赶来救人。最终,老者将女子拉到湖边,岸上众人合力把他俩拉上岸。
山西晚报记者杨洲芬赶到现场时,跳湖女子和救人的老者都已离开,被破开的冰面又重新结了冰。说起事发的一幕,大家纷纷给救人的老者点赞。救人的老者叫陈树民,63岁,当杨洲芬赶到陈树民家时,看到他穿着T恤和秋裤,露出的胳膊上有几道划痕。撩开衣服,则是一片一片的划痕,这些伤痕有的是砸冰时留下的,有的是被冰碴子划破的,让人看得触目惊心。但他却说,“姑娘,还专门跑一趟,真不是个啥事。”
当杨洲芬采访回来,给我们讲起这个事儿时,我们都被陈树民深深地感动了。毕竟,那是一个穿着羽绒服都觉得寒气袭人的季节。
如果说,陈树民的义举是一个火把,那么,更多人的热心能点燃整个寒冬。陈树民救人时,岸上有民警、保安、市民一起帮忙拽着绳索,把他们往岸上拉。还有一名女保安,自己不会游泳,也差点跳到冰面上去救人。陈树民的爱人得知陈树民去救人时,第一句是问“那人咋样了”。事后,还有人凑钱买慰问品来家中看他。
12年里,类似的事情并非一次两次,而是不计其数。有老人或小孩走失,总有许多热心人帮忙寻找;不懂事的孩子站在窗户边遇险,有人冲上去施救……意外的发生很难避免,我们却常常在感叹人生无常的时候感动于人性的光辉。在报道这些新闻的同时,尽可能去讲述这些突发新闻背后的故事,文字也因此有了温暖人心的力量。
山西晚报记者滑艳兵一行人正在采访扫黑先锋、*法英雄张少华的同事(左二)
记者辛苦奔波背后是城市的温度在一点一点上升
作为一个北方城市,5个月的冬季供暖季里,暖气热不热,最受市民
市民
年,太原市很多地方还是区域供热。由于管道老化、煤价调整、产权移交、入网费该谁交等原因,很多老小区暖气不热的问题比较突出。不管是啥原因,记者一追到底,促进了很多小区暖气问题的解决。
“铁打的问暖热线,流水的问暖记者。”年,刚来报社一年多的张梦莹加入“问暖行动组”。11月6日,供暖第6天,早上8时,张梦莹一到单位,就被告知有五六位市民打电话反映家里没暖气。
放下电话,张梦莹拿起笔和本,匆匆赶往市民所说小区。跑了东家跑西家,摸摸暖气管都是凉的。张梦莹跑了一圈之后找到换热站。问起没有打压注水的原因,负责人说,这是老旧小区,管道老化,循环自然不好,但他们年年下整改通知,管道一直没修好。因为拖欠费用影响供热,物业最近也在催缴。
小区物业办公地点不在小区里,离得还有两三公里。张梦莹打车赶到物业所在地。那几天张梦莹胃不舒服,但问暖的线索多,医院。下了出租车,张梦莹的胃又难受了,她让一起来的同事帮她使劲拍了拍背。顾不上难受,一路小跑着就上了楼。采访结束,已是12时30分。
下午1时20分,张梦莹在外面随便找了个地方吃了口饭,回单位开始写稿,并不断追踪进展,晚上7时20分,张梦莹又给热力站站长打了个电话,询问协商进展。
暖气不热的问题每年冬天都存在,类似的奔忙天天都在继续,但所有人都毫无怨言,如果我们的努力能换来居民家的温暖,就是值得的。
每位封面人物身上都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
热线12年,听过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也见过许多让人钦佩的人。年,山西晚报推出重磅栏目《封面人物》,每月一期,不惜版面,全方位深层次挖掘新闻事件中的人物,还原真实的人性,记录真实的故事。我有幸参与了5位封面人物的采访报道。
年7月下旬,我和同事张红霞、马立明来到壶关县桥上乡后脑自然村。后脑村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但后脑村与青龙峡景区青龙潭瀑布可以说是只有“一步之遥”,一个在山脚下,一个在半山腰。今年5月,一条米长的石阶路通了,把后脑村和青龙潭瀑布紧紧连在了一起。
修这条路的是全国模范退役*人牛何松。年3月,牛何松从武警山西总队晋中支队退役后自主择业。结束了22年的*旅生涯,他选择了在晋中一家报社工作。但他忘不了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后脑村人,年9月2日,辞去工作的他赶回了后脑村,第二天一早就来到山坡上,开始修路。
没钱,牛何松决定自掏腰包,甚至一度打算卖了自己城里的房子。村里人在他的带动下,老老弱弱都过来一起修路,就这样,以六七十岁老人为主的“修路队”硬是把大石头凿开,又破成一块一块适合铺台阶的石块,然后一块一块砌好。修路过程中,牛何松曾差点被一块滚落的巨石砸到,幸好被旁边的村民一把拽开。天天破石,牛何松一身伤病,但他从未放弃。“牙都快咬碎了。”牛何松这样形容自己的坚持。伴随辛苦的,还有别人的质疑。从开始修路,闲言碎语就从未离开他,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修路就是为了搞个人工程。不知在夜里偷偷哭过多少次的牛何松,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又总是扛起旗子、工具出了门。他说,“我就是不想再让乡亲们继续穷下去苦下去了。”
牛何松并不止做了这一件让人钦佩的事儿。当兵期间,同样家境贫寒的他,长期资助贫困孩子12人,但他从未向别人透露过这些,直到被他资助的女孩大学毕业给部队打来报喜电话,大家才知道这件被他保守了十多年的秘密。他是“最美兵哥哥”,他是“全国模范退役*人”,如今的牛何松,还在后脑村忙碌着。
累倒在脱贫攻坚路上的扶贫干部李飞,老*员、老代表、老劳模申纪兰,敢闯敢干改革先锋陈日新,扫黑先锋*法英雄张少华……每一次采访封面人物,时间紧任务重,连轴采访写稿,整个人都会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但对于我来说,每次采访都是一次精神的洗涤。他们身上那种感人至深的力量,促使我在新闻的道路上坚持,并不断努力。
走过许许多多的路,见过许许多多的人,记录过许许多多的故事,传播过许许多多的温暖。在山西晚报19年,在热线新闻部12年,而今回想,我自豪,我无悔。
读者点评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工作人员文娜:每次翻山西晚报,看到她的名字,就知道能看到好新闻、暖新闻。好,是因为一个记者对报道的孜孜追求让她的文字总是洗练、流畅、精准;暖,是因为眼中有温度,心中有情怀。因为工作关系,我们每天
年初,部门合影,当时的要闻部是由编辑、校对、美编、监控组成的一个大部队
为国庆生我们彻夜不眠
山西晚报20岁了,我们很多人用青春陪伴着它一起成长。为了给它庆生,分管副总编辑李广义专门交代:“代表编辑部门写一写,咱们干过的大事情。”我郑重其事地接了任务,心里却一片茫然:大事,咱干过啥大事?每天看稿子、做标题、做个版,偶尔做个策划,这些算大事吗?可是转念一想,我们每天面临的都是大事:别说刊发国家、省里的大*方针*策,就是一个爆水管的新闻很可能也是关系到几千人的生活。只不过,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些大事也就变成了我们工作中的平常事;我们已经习惯了,在紧张忙碌、谨小慎微过后,凌晨两三点长吁一口气,感叹今天又将是新的一天。
如果一定要说,那就说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报道吧!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迎来了举国欢庆的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当数阅兵,如何把这件大事报道好,是社委会压给我们的担子。因为是全国“同题作文”,我们不但要跟自己较劲,还得和全国的纸质媒体比较一下,《礼赞盛世祝福中国》阅兵特刊被寄予厚望,也压力山大。
10月1日,赶早从床上爬起来看阅兵,盘算着特刊具体要怎么做,哪个画面可以在版面上体现……没想到,我却因为堵车,只参与了下半场的工作。晚上11点,路上跋涉4个小时,我总算开车挪到了单位,所有的编辑已经开始工作。我悄咪咪地给每人发一瓶营养快线,赶紧溜回座位上开工。
其实,这样的特刊,难在前期的策划上,累在后面的编辑排版上。前期的工作,早早到岗的两位主任孙晓晔和闫爱兰已经做好了。孙晓晔平时对*事就比较有兴趣,闫爱兰是资深时事新闻编辑,经验丰富的俩人搭档起来非常默契,一个有创意、有条理、有看点的策划已经在编辑的手中慢慢变成了版面。
特刊以图片为主,将各方队分板块划分,生动再现阅兵现场的恢弘场面。新华社图库里有近两千张图片,从前到后看上一遍就要半个小时,更别说还要精挑细选。编辑们盯着屏幕,各自找图,看得眼睛都失焦了。做头版的编辑侯晓然平时干什么都是慢悠悠的,难得也着了急:头版要放的图片,他找到了、选好了,放到版上又不太满意,寻思着再试试别的图片。结果啊,这一换,之前中意的一张图片没影了,从上千张图片里重新找起,可从头到尾翻了三回就是没有。
一晚上,图片都在和编辑们捉迷藏。时间不知不觉已经是半夜两点,16个版面基本成型,大家纷纷把自己的“作业”拿去给领导审阅。值夜班的是副总编李广义,因为事关重大,他主动调了班,来给我们拿主意。社长、总编辑尹长虹不知道是睡到一半起来还是压根没睡,大半夜也从家里赶过来。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埋头在一张张版样当中,绞尽脑汁地想标题。有了定海神针在,我们也就稳了。领导忙着大家也闲不住,一遍遍检查着版面,生怕出一丁点儿错。
忙起来,时间就过得快了,不知不觉就到了4点多,版面也能签字付印。眼瞅着大功告成,编辑王凯却发现自己的版面上一张图片有些问题。没办法,换吧!还是我和她一起又陷在了图片的汪洋大海里。等到版面重新做好,领导签了字,已经5点多了。
年末,报纸编辑部全体与分管副总编辑李广义(前排中间)合影,人数少了,责任却不小。
把好关口我们负重前行
这回做特刊,我们一个部门人手不足,副刊和文体部门的小伙伴也加入了熬夜队伍。版面完成了,大家不着急走,惦记着再多看一眼,回去好安心睡觉。我走到走廊的窗户边,拿起手机拍了一张街景,外面暮色渐褪,很快就会是车水马龙。这里是大家工作之余放松的地方,很多人都喜欢随手拍上一张外面的图片。大家的相册里,记录了渐沉的暮色、记录了繁华的灯火、记录过冷清的街道、记录过晨曦的微光……我们羡慕外面的世界,但身后的一方天地是我们的责任。
随着网络的发展,报社也顺应时代进行转型,《山西晚报》不再是单一的报纸,而变成了多个媒体平台,原来的要闻部更名为全媒体编辑中心报纸编辑部。名字变了,职责却没变,依然是守好报纸的最后关口。为了守好这个关口,长年上夜班,每个人都付出了很多。编辑冯雅娜是个宝妈,上班后没有办法管孩子,她心里难受哭过好几回,孩子喝奶粉过敏,浑身起疙瘩,她心里着急还是坚持着上班。杨素琴其实已经快到退休的年纪,遇到这样的重大报道她和年轻人一样干活,一样熬通宵。李敏去年才结婚,和老公一个白天上班一个晚上工作,想见面都得电话里约好时间。杨丽做编辑时间最短,平时不爱吭气,干活却卖力,爷爷病危她想请假,看着实在人手不够,一直咬着牙忍着……
辛苦是夜班编辑的常态,在每个夜深人静的夜里,我们都在忙着。等忙完了,饿得不行,连宵夜都没处去吃,只能泡碗方便面充饥。经常有人说,上完夜班睡一觉,白天的时间都是自己的。没那么好的事啊,半夜回到家,精神紧张地无法入睡,睡着了也歇不过来,第二天中午起床浑身酸疼。夜班编辑大多有颈椎病、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这些毛病。大家共同的特点就是白天蔫乎乎,晚上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就说这回吧,大家熬过了困劲扛过了饿,都拿出手机发朋友圈,琢磨着再等等吃完早饭回家去……
10月2日早上6点多,赶在早高峰前,我开车返家。走在空旷的路上,我突然想起15年前,评报栏前,与前辈的对话,一个念头闪过脑海:如果,重新选择,是否还会做一个夜班编辑?一个人的车里,我轻轻对自己说:“会的,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从事编辑工作15年,我还像最初那样,珍视每个自己参与的版面、热爱这张凝聚了大家心血的报纸。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一直在夜班编辑这条路上走下去。
读者点评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新闻学专业教师、副教授徐莉:与山西晚报的缘分从大学一直延续到现在,无论是出于对好友杨松涛工作的
作为一份面向生活、面向市民的有温度的大众化报纸,它的每期新闻策划、每个版面都特别接地气,可读性强,版面设计也很吸引人,几乎每期策划、专版都可以当做教学的文本案例。尤其是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16个版的专题版面,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头版大通版的封面式设计,既凸显了事件的重要性,又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封面主图选用的习近平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挥手致意的侧面照,一下拉近了我们和主席的距离,亲切感油然而生,让这场庄重严肃的重大活动体现出了它的群众性和亲民性,版式设计也符合都市类报纸的特点,在全国一众国庆阅兵的报纸封面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天设计最有特色的版面之一。经典的版面离不开我们编辑部门的精心策划和创意,为你们的好作品点赞!
两年前一冬夜,我在某篇个人履历述职中缓缓敲下一行自嘲,“17年间,在报社不同岗位兜兜转转,时间过得好快,楼下灰化肥已发黑,我的黑头发不知啥时有点儿灰,满抽屉采访本能摞成一块碑。新闻生涯的长短,快熬出一个成人礼。年,在我新闻职业历程中是一个重要时刻,必须是。”最后一句话犹抱琵琶,其实那个意思就是,我曾经是体育记者。
体记,新闻从业者里最呵呵的一类游侠,火力全开,针砭国足,鼎盛之时,号称八千“足记”奔日韩,五万“体记”驻鸟巢。后来十年,我目睹了太多的体记跨界脱胎换骨,正襟危坐于AI和资本的谈判桌。我也早离开体记圈儿,打理起报社派出驻地机构,和最遥远的同事兄弟,做最融合的资讯。
那夜开始敲击键盘前一刻,我刚审看完十个市记者站的新媒体公号,安排同事推送“印尼巴厘岛火山喷发,山西各地游客是否平安”的
北京奥运会记者刘巍和奥运冠*杨凌同在记者席。
见识最早的媒体融合
年,奥运五环旗在长城脚下猎猎展开,满街唱响《北京欢迎你》,这一年,对于《山西晚报》的成长和发展轨迹,亦是里程碑式的印记,我们从此开始深度参与全球性大事件的第一现场报道。北京奥运闪耀序幕,飞赴伦敦奥运再续高峰,山水迢迢,关山飞度。
奥运会,不光是体育迷的节日,实质上是通过一个体育平台来对外展示综合国力,对内激发民族自豪感的绝好机遇。山西晚报派出7人前方报道组,很像是前半部《射雕英雄传》里一个武术天团。时隔多年,报道组偶聚小酌,增长了体重和皱纹,新闻热情,暖暖的,一直还都在。
6位同事在京搭起报道“前指”,团队协作重拳出击,搜集采访北京奥运会北京全景信息,我一人单飞,胸前挂着山西唯一一枚奥组委注册记者证,覆盖在各个赛场,负责跟踪赛场内新闻。记得我写过一句自评:“直到北京奥运闭幕很久,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写了多少字数的奥运报道,连上前瞻预热和后续盘点,一个中长篇小说,是当得起的。”其实,6位同事洋洋洒洒的文字更多,一起都算上,足够四大名著了。
每日清晨我自拟当天的报道方案,心里有数,直扑目标场馆,途中向编辑部告知方案,体育馆里抬头瞅比赛低头敲键盘,比赛完了,稿件龙骨告竣,补上后续采访快速写完结语。收拾电脑拔腿走人,奔到下一处场馆,重复上述。当天交稿完毕,“前指”内部互通情报,分享当日收获,贡献可采访素材,且避免选题撞车,汇总成次日方案报给编辑部。有同事报题内容甚详,20天下来,手机话费巨亏。
奥运赛期,采访强度前所未有。偌大京城,奔波于一个个场馆,山西晚报记者见证了中国首金在内的34枚金牌的诞生,每天一个山西省内独家报道,无数细节非亲临现场的记者所不能观察,很多金牌选手的独家对话,一定要离他最近才有可能完成。甚至会有山西同行的电话,打给我们想证实关键信息,也从侧面反映了《山西晚报》的报道优势。《山西晚报》的全球性大事件现场报道,始于年,重要意义一直延续至今。重要时刻,重要场合,《山西晚报》当然需要现场发声,派驻记者一线采访,敬爱的读者,我们很高兴是你的眼。
回首年奥运报道,可能是最原始的媒体融合,媒体团队协同分享,网络传播崭露头角,《山西晚报》已注意文字和图片赛况信息即时传送,并且时刻
新媒体融合的春天,在我看来始于北京奥运,和冠*零距离采访的人,属于当时如日中天的某门户网站,这家网站身为北京奥运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工作人员比奥组委注册记者更便利地接触赛场,只是我不知道这些拿着记事本的小孩算不算记者。融合背后资本博弈的江湖凶险和寒风凛冽,可能也是从此开始,这家网站的老板后来时常被新媒体惦记,每逢乌镇,必有文章。
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行,山西晚报记者刘巍在永和县乾坤湾客串一把导演。
融合之势 不分地域
写了太多体育新闻,总要有些改变,我负责起山西晚报地市新闻,转战到另一处“赛道”,离金牌远了,离社会近了,接触着又一番天地。做新闻,分秒与时俱进,我部门从地方新闻部变更成全媒体市县新闻中心,名称差异,本质是工作平台的延伸,服务受众领域的扩宽。
网络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移动阅读变革,了解资讯越来越容易,不出门便知天下闻。传统媒体拥有的信息话语权渐被新兴网络媒体抢夺稀释,稍一迟缓,便被自媒体抢先发声。我们强调比自媒体更严肃更权威,同时也追求比自媒体更快捷更优质地传播。去年最冷的冬天来临前,我和报社很多记者在*河千里沿岸行走,逐水而行,逢县必入,勘寻着山西和*河交集的每处河滩每栋古建,让大型行进式文旅报道跃于纸上、发诸网络、火爆热搜。汇集整合多种媒介平台,融合资源与渠道,融合新闻与文化。*河沿岸,我们试图攀爬很多烽火台,那是古时的信号基站,老祖宗拿来传递狼烟战报,我们指挥遥控无人机扶摇直上,拍摄*河惊涛,离天只距三尺,惬意掏出手机用
年8月,首届山西艺术节隆重上阵,运城市带来一系列精品剧目在太原展演,华夏文明在运城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随之孕育了光辉千年的河东文化。有人说,只有到了运城,才能最直观地感知华夏文明的始祖和起源。我们为运城文化精品剧目的宣传,设计了这样一系列新媒体包装语——“绛州的鼓乐蒲州的戏,稷山的花鼓万荣的舞,山西艺术节上,遇见运城,就是遇见惊艳,遇见古中国!作为一名合格的运城人,一定要了解运城的深厚文化。今天,小编为大家量身打造一套关于运城的文化考试题,听说得满分的同学都走上了人生巅峰!”接下来,策划在太原迎泽公园发起快闪活动,借运城文化周的东风,推广山西晚报官方
《山西晚报》拥有11市
现在的媒体竞争,依旧激烈,和同行的业务和智慧竞速,同这个时代的传播变革赛跑,我们部门办公室有张稿件资讯发布登记表,肯定自己,赞美对手,天天比拼时效和传播受众,融合大势之下,新闻资讯也是一处竞技场。
读者点评山西省体育局宣传中心主任周文杰:山西晚报作为省级主流媒体,拥有一批成熟、稳定、经验丰富的体育采编队伍,始终承载着推动山西体育文化建设、传播山西体育精神、讲述山西体育故事、记录山西体育事业发展的光荣使命。多年来,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领域,山西晚报记录了山西体育事业每一次的辉煌成就,展示了诸多山西体育人的精神风貌。在历届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全运会等重大赛事中,山西晚报还为读者和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新闻报道,赢得了多方赞誉,为山西体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舆论基础。
让山西制造唱响世界山西,作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之前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想当然地认为,山西只有煤炭,只有资源,只有粗犷的、低质量的开发,作为山西晚报经济领域报道的负责人,我和同事们多年来一直奋战在新闻采访一线,用一双双敏锐的新闻眼,一次次奔赴生产一线,捕捉到一个个能引燃爆点的新闻:让更多的山西制造唱响全国,唱响全球。
山西晚报社刚开始无纸化办公记者程洁在报社机房用电脑写稿件。
记者程洁在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暨企业对接洽谈会开幕式现场。
第一时间抵达现场 撩开“手撕钢”神秘面纱
一年多来,因媒体先后报道,占领技术最前沿的世界上最薄的钢——太钢“手撕钢”,成为最热网红进入大众视野,尤其是央视三次报道,主持人在演播室现场亲手演示。人们称,央视主持人表演“手撕钢铁”背后是中国制造傲视世界的自信,这也是山西制造达到的又一次巅峰。
而在此之前的年8月2日,山西晚报就报道了这一新闻,记者现场进行了手撕钢体验,并按照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路录制了“手撕钢”的小视频,在网络上引发观看潮。
明明是一卷钢材,展开后却薄如蝉翼,用手轻轻就能撕开。年7月31日,得知这一线索后,我冒着酷暑来到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见到了传说中的“手撕钢”。这个世界顶级产品厚度仅有0.02mm,只有一张A4纸厚度的四分之一。你可别小看它,它可是论克卖的,几乎和一张同等面积的百元人民币等值。
可它毕竟是钢材,真能用手撕开吗?拿起“手撕钢”,我用指甲把上缘撕个小口,整张钢材很容易就撕开了。稿件和视频发出后,有不少网友笑着评价“好奢侈啊,那可是等同于撕钱啊!”其实,现场演示的都是边角料。
这种神奇的“手撕钢”是如何诞生的?在五六十摄氏度闷热的车间采访了一天,一次次被汗水洗涤的我终于找到答案。原来,它是普通钢材通过精密带钢轧机4个轧程,像擀面一样,经历24道“擀压”而成。而在此之前,这一用于高端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产品长期被日本、德国等少数国家垄断。
这一看似平常的“擀面”技术,太钢用了整整两年时间,经过次试验之后,才解锁了极薄不锈钢生产密码!
稿件及视频经《山西晚报》刊登及“指尖山西”客户端推送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中央级媒体也纷纷
年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大国气象”“中国制造成绩斐然”展出单元,陈列着太钢“手撕钢”以及由笔尖钢加工成的圆珠笔芯,我再次予以
“手撕钢”也引发央视多次
年7月23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山西》,太钢“手撕钢”再次惊艳亮相,央视主持人*感慨地说:“太钢手撕钢,平、薄、光、滑、硬,薄如纸,以高新技术为生命……小小的手撕钢无不体现了中国发展的韧性和可塑性!”
年9月17日,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了《“柔性屏”“手撕钢”亮相上海工博会》,国内一家公司生产的一款最新手机屏幕是“柔性屏”,可达到弯曲、翻转、折叠等多种形态。这是世界最硬柔性屏钢,可折叠20万次,材质就是太钢“手撕钢”。记者现场拿着一张“手撕钢”给大家演示。
在这一年里,太钢迭代升级的笔尖钢、港珠澳大桥用不锈钢筋、“华龙一号”堆内构件用不锈钢、世界最大化学品船用不锈钢、“人造太阳”用特种不锈钢、北极圈液化天然气项目用特种不锈钢……都有太钢造的身影,也都是太钢自主研发、首发、首创的产品,《山西晚报》都予以重点报道。
太钢只是山西众多企业的一个缩影,太重、潞安等企业也在各自领域不断刷新着、创造着多项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世界最大高端铸钢件在太重诞生;潞安集团致力推进“双替代”,产出了全球“第一桶”煤基合成III+基础油,彻底扭转了国内Ⅲ类高端基础油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阳煤集团晋华炉工艺技术,开创了新型煤气化技术改造先河总体技术,首次实现了中国自主煤气化技术在海外的商业化应用;晋能集团超高效异质结(HJT)组件,获得了全球首张HJT光伏组件IEC新标准认证和光伏领跑者“前沿”技术认证。这些新项目、新技术相继投产,为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第一时间发出报道 传递最权威的声音
山西国企混改是热点,也是难点,坊间时不时传出各种版本,《山西晚报》总是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出最权威信息:增资扩股,新设参股,股权转让……账面净值超过亿元,个混改项目,这是山西以最大的决心和诚意,向民营企业、向中央企业、向省内外各类社会资本,最大限度地开放股权,敞开合作的大门。山西晚报第一时间发布了个混改项目名单,引发国内外众多资本、企业
省属企业集团层面混改实现破冰,建投集团与中国中铁在太原论坛期间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拟出让51%的控股权,引资额将达到70亿元。汾酒集团整体上市将在今年底完成……这些重磅信息,总能从《山西晚报》上看到。
“曾经,中国最大的动力煤基地、新中国第一家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新中国第一炉不锈钢、第一个纺织机械厂、第一台燃气轮机车、第一条重载铁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行的特高压电网……这些都出自山西。目前,中国最大的起重设备、挖掘设备、航天发射装置等生产基地,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都在山西。而今,三年累计退出煤炭过剩产能万吨,居全国第一;发布中国第一个煤炭交易价格指数,为*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文艺精品创作居中国第一方阵;率先实现监察体制改革全覆盖、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全覆盖……”年9月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以“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正在举行,全球聚焦,山西“C位”亮相。山西晚报记者第一时间发出“70年山西创造多个中国第一”等重磅报道,经山西晚报官方
年5月2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山西成为中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如何改革?成为新闻发布会聚焦的热点: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近年来在能源革命上作了一些探索,目前正在推出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的重大举措。比如,深化煤炭供给方式变革,探索煤炭绿色智能开采新模式,改革煤层气开发和管理体制,深化电力综合改革,增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用能模式,推动能源关键领域科技创新,开展能源商品期现结合交易,建设国际能源交流合作平台等。通过综合改革试点,把山西建成全国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非常规天然气基地、电力外送基地、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和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路线图已经绘就,《山西晚报》第一时间传递出最权威的声音。
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能博会也是《山西晚报》近几年
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开创转型发展新局面。山西能源革命、转型发展正在积极实践中,在奋力开拓中,一次次积极探索,一次次主动创新,都在用各自的初心、匠心努力着,奋斗着,奔跑着,山西晚报记者将始终带着初心,全力践行“四力”,让更多的山西制造、山西骄傲唱响全国,唱响全世界。
读者点评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副院长原文涛:多年来,我持续
翻阅过往,20年来,山西晚报深植于脚下的土地,扎根于民生。其中,社区新闻部就是把这份初心呈现在读者面前。每一位社区记者爱生活、爱学习、爱周围这些朴实无华的老百姓、爱脚下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城市和乡村、爱这个日新月异生机蓬勃的时代。
翻阅过往,心潮澎湃,一篇篇稿件、一个个版面、一张张照片、一场场活动、一桩桩往事难以历数,这当中有笑有泪、有聚有散、有故事、有情意。
年六一儿童节,山西晚报“圆千名贫困儿童六一心愿”活动现场。
“圆贫困儿童六一心愿”到今年已经是第七季
“圆贫困儿童六一心愿”是山西晚报的品牌活动,社会反响好,读者参与热烈。自年六一儿童节前首次举行,到今年已经是第七季。为全社会有志扶危济困的企事业单位团队个人搭建公益对接平台,通过民间众筹,实现精准扶贫。现在想来,在年的时候,还没有“众筹”“精准扶贫”这样的新名词,而我们已经开始做,并做到了。
那时,社区部成立有5年了,全部门群策群力,通过社区主任征寻辖区低保、孤残家庭的贫困孩子,逐一核实孩子们的“六一”心愿,编号刊发,敬请读者认领,助力实现。活动刚一推出,认领心愿的热线电话被打爆了,读者的热情热心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每一个心愿都超额实现。
每到六一儿童节前的一周,都会有络绎不绝的爱心人士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来到山西晚报,把办公室堆放得满满当当,这些汹涌而来的爱心,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深深感动。至今我特别清晰地记得,在年5月29日22时30分,一辆出租车后紧跟着一辆小轿车停在山西晚报大门口,两辆车上塞满了给孩子的礼物,深夜等候的记者们看到后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采买这些礼物的女士从大同来太原出差,晚上7点看到《山西晚报》刊登的心愿后,打电话到报社说第二天要离开太原,现在就去超市采购。她一直买到超市关门,有点读机、自行车,书本、童装、洋娃娃、水壶……总价值近0元,却不肯留下自己的任何信息,只说了句:“看着难过,不为别的,就是想让孩子们高兴”。
服装城一位售鞋的女士,不由分说拉来一面包车儿童凉鞋,从3岁到13岁尺码均有。一位企业家,直接包下40个孩子的心愿礼物。随后年、年,太原警备区的官兵们认领并实现全部孩子的心愿。
活动一年又一年,加入的单位团体也越来越多,帮助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走出太原,先后扩大到忻州、晋中等地。
年5月19日,“圆贫困儿童六一心愿”将关爱延伸到忻州静乐县段家寨小学,全校的留守儿童达到80%,多人的学校竟没有一台多媒体设备。于是,有了山西媒体史上的第一次众筹,位爱心人士的共同助力,15天筹集资金.56元,为学校购置了2套多媒体设备和10台品牌电脑。段家寨小学终于开启了电脑课,还把另一套设备捐给一所山区联校,山区小学的课堂踏上了数字化教学的步伐。段家寨小学的校长说:“很感动,一个媒体为了山区一所小学做这么大规模的报道和号召,这也是我第一次对媒体,对一张报纸,对山西晚报有了深刻的认识。媒体,原来是这样。”
当我回忆这些的时候,泪水依然会时不时地涌出来,我相信,这些感动一定能够激励这些弱小的生命。
这些年,每到六一儿童节及前半个月,我们会以联谊会、运动会,捐赠仪式等不同形式走到孩子们身边,分发礼物,这也就意味着,自家的孩子们如何过节,无暇顾及。年龄大的和记者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到这份公益事业中,播一粒向善的种子。面对自家孩子的抱怨,我会告诉他,怀慈善之心,行慈善之举,不是图送出玫瑰留手的余香,而是妈妈相信,一把柴所带来的光,能够产生改变火焰的力量。
昔日邻里节大合唱现场一片火热
邻里节一个城市的大联欢
倡导和谐社区,构建文明礼善、团结互助、和睦沟通的邻里新风尚,山西晚报邻里节、双胞胎节,从年到年,红红火火,热烈喜庆地连续举办。围绕邻里乐、邻里情、邻里学、邻里善、邻里亲、邻里助、天生一对等主题,山西晚报策划、组织,在太原市六城区上百个社区开展了才艺表演、邻里赛歌、闲物配送、花馍赛、饺子宴、故事会、运动会、邻里郊游、好邻居评选、双胞胎大比拼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居民们争相报名参加,好评如潮。
“城连城,高楼高,楼上楼下人不少……”简单明快的曲调,温暖亲和的歌词,山西晚报邻里节主题歌曲《做个好邻居》很快被传唱一时。其实,邻里和谐、其乐融融是每道门背后的热切盼望,缺少的不过是一条路、一座桥、一个团聚的平台、一个交流的机会。山西晚报邻里节,正是做这样一条纽带,在小区院落,伸出相邀的手,拉着你挽着他,走出小家,拥抱大家。
从当初仅有一个街道办事处的几个社区参与,到现在太原市6个城区的上百个社区参与其中;从简单的几项座谈、联谊活动,到文体娱乐、技能切磋、短途郊游等二十多项活动;从当初数百人参与,到如今数万人参与……山西晚报邻里节在居民中大受欢迎,同时也不断推陈出新。太原市精神文明办、太原市民*局在开幕伊始与本报联合发出倡议,活动过程中,各城区相关领导积极参与到其中来。活动也得到国内知名企业海尔、国美等企业的赞助和支持,居民们得到了丰厚的奖品和精美的纪念品。
迎泽区解南一社区,说起邻里节,家家户户无人不知,居民们说,年年都办,活动太多了,一年到头好多,老的小的都照顾到了。大家说,邻里节真好,相互都认识了。不论住哪个小区哪个楼,出门就都是熟人,见面打个招呼,心里也是暖暖的。
万柏林区和平街办西巷社,年在山西晚报邻里节活动中,特地种下20多棵“邻里树”。各个单元的居民对这些邻里树有着别样的感情,而今这些树长势良好,十多年来见证着邻里和睦。
每一步都脚踏实地,每一次开始就是现在
山西晚报社区新闻部的社区记者,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来报社的时间或早或晚,对于跑社区、采民生都是那么地深情,那么真诚。
这么多年,我们的社区记者有一双生活练就的慧眼、有一张能断家务事的嘴、一双跑不断的腿以及一颗火热的心。就是这样,他们采撷回了生活中闪光的片断,发掘出这片土地上曾经的往事。有的看上去似乎琐碎、细小,但是,对亲历的人来说都是大事,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这里有危难时刻守护居民的社区干部,有双双签下捐遗手续的老两口,有反哺报答保姆的深情,有精心照料三无老邻居的承诺,有小黑狗陪伴失子父亲的忠义,有天井楼灭鼠的离奇,还有老饭桌开办、自来水接通、暖气暖了、小街灯亮了的欢喜……
所有这些“小”新闻发生的时候,我们的社区记者就在他们身边,我们听见、看见、记录、帮办、传颂,我们的脉搏与他们一起跳动,我们的情感与他们一道凝聚,让笔下的文字能够有温度和力量。正是无数的这样的“小新闻”“小人物”,让山西晚报闪耀正义与良知,弥漫着温暖与感动,我们心存感念。
每天匆匆复匆匆,看着城市变迁的脚步,也
每一步都脚踏实地,每一次开始就是现在。
坚持公平与正义,不惧风雨;传递温暖与情意,尽心竭力;守护这份墨香,品质独一。
读者点评
山西晚报读者乔晓琴:山西晚报是太原市最早开辟社区专版的报纸,到现在也是社区新闻最好看的报纸。
20年,有多长?七千三百个日出日落,漫漫长路足以陪伴一个人的整个青春。
1年,马立明在大运高速公路建设现场采访。
3年在非典一线采访。
20年,有多短?昨日创刊时的艰辛仍旧历历在目犹在眼前,至今仅仅只是弹指一挥间。
20年,有多简单?简单到仅仅只需一行字,便已足够囊括一切。每每填写各种表格的工作经历时,看着别人上三行下三行写得满满当当。而我,只有简简单单的一行“年至今,山西晚报……”,这期间甚至连部门都没有换过。
年,马立明在太原五一广场采访。
20年,有多复杂?虽然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但人的生活却不能一蹴而就。作为非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我,从事新闻领域的工作本已不易。加上随着科技的发展,晚报从刚开始的纸笔办公、机械相机简装胶卷、自冲自洗的传统摄影时代,到后来的局域网无纸化办公、数码摄影时代,再到如今网络大行其道、地下天上(相机和无人机)摄影摄像的融媒体时代,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学习无处不在,创新永不休止。
年,作为山西晚报千里走*河采访团的一员,马立明使用无人机拍摄。
多张荣誉证书是20年的收获
回顾20年,可谓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但却不知从何说起。打开铁皮柜,看着厚厚一摞摞多张的各种荣誉证书,才知20年的不易,20年的收获。
年,一幅《顺手牵蒜》连获4项大奖,当时手持红皮本本的喜悦至今记忆犹新;1年,一篇《*民前线救火官员后方打牌》的消息报道拉开了舆论监督的号角,也是在这一年,一组《好心村民齐救溺水少年》的图片报道获得山西新闻奖一等奖;2年,一个整版的文图报道《省委书记前脚刚走实话老农后脚挨打》斩获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好新闻奖,我也因这个稿子数次受到对方的威胁;3年,席卷全球的“非典”给人类造成极大恐慌,作为重灾区的山西,许多学校停课众多工厂停工,而我坚守一线亲历开喉管三进ICU,采访了大量医护人员抗战在一线的鲜活新闻报道。记得在隔离区看望过生日的小患者后离开时,消*人员紧随身后背着药桶喷洒消*,翻越隔离带时一个细微的瞬间被相机定格,成就了《没有过不去的坎》这幅经典之作。
记得当年6月25日,最后一名“非典”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相拥而泣甚至嚎啕大哭,那是战胜病魔的呐喊。这一年,因为对“非典”疫情全面及时的报道,山西晚报得到各级*府部门及老百姓的高度认可,我也因此获得了抗击“非典”新闻宣传先进个人、抗击SARS优秀摄影家称号。年,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盛大举行,我在会上先后采访了数位外国总统以及来访中国馆的连战夫妇,总共刊发整版报道50余块,我也因此获得了时任上海世博会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岐山、时任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主任俞正声签发的世博会积极贡献荣誉证书。同年12月,我再次获得由亚奥理事会主席亲笔签发的第十六届亚运会积极贡献荣誉证书。
年1月8日春运第一天,一位拄着拐杖背着大编织袋的六旬老人在太原火车站突然给执勤民警跪了下来。正巧路过的我凭借着多年的新闻敏感,端起相机就拍了起来。原来,老人来自偏远山区,准备去天津看望过年不能回家的女儿。但多少年不出门的老人既没带身份证又没有带多少钱,正在这里执勤的太原站派出所民警刘春灏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为老人办理了临时身份证,自掏腰包为老人买了火车票,还安排老人所乘车次的列车长路上照顾老人,老人拿到临时身份证和车票的那一刻,激动得跪地就磕头,还要打开编织袋为民警拿里面的红枣和核桃,刘春灏赶忙弯下腰将老人扶起来……这组照片以《太原火车站“民警哥”春运情暖老人心》在山西晚报和微博上刊发后,立即引起网友的热议,正义网、新浪网、网易网、凤凰网、雅虎、环球等50余家网站竞相转载,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公安报》《人民公安》杂志、《新华每日电讯》等中央主流媒体也先后大篇幅刊播,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铁道部等宣传部门发出了向民警刘春灏学习的倡议。
两微一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0年,山西晚报经历了创刊时的艰辛与繁荣时的辉煌。记得刚刚创刊时,正是中国报社孕育萌发的时代,50万元的启动资金甚至不够购买基本的桌椅板凳等办公设备。
一辆从学校淘来的二手破自行车、一台自己的美能达、一支笔一个本便是我的全部家当。那辆破自行车,陪伴我走遍了太原的大街小巷,为我认识太原、融入太原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是那辆破自行车,让我一天内沿着崎岖的山路在古交打了个往返,半下午坐在山顶嚼着干粮喝着被阳光晒热的水,那会儿也没觉得苦反而挺惬意的。
年到年左右,可以说是中国报纸的*金时期,山西晚报也在这个时期达到空前的繁荣与辉煌,连续数次的改扩版,往往是刚刚适应了改版后的快节奏就又迎来了新一次的改扩版,那时山西晚报流行一句话“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驴用”,也正是这种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流程,让晚报跻身于山西省都市类媒体的老大并一直延续至今。如今,网络的普及、新媒体的飞速发展,让报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但是我们所有晚报人依旧坚守在新闻一线,写文字、拍照片、做视频、搞直播,两微一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0年来,山西晚报办报宗旨从最初的“为人民服务”到之后的“尽心竭力为大众服务”,再到后来的“阳光温暖梦想”,到如今的“引导力公信力”,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在改变,但是晚报人的初心未改、使命没变,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20年,山西晚报已经牢牢地扎根在我的心底,成为每次跳动的强大动力。而我的心也跃动在报纸上、融媒体的每个字里行间,诉说着心底的点点滴滴。不是我懒得写字,有时简单的一行字更加明了,一行字足以对得起整个青春,甚至是一生。“至今山西晚报”,今生不说再见!
读者点评山西晚报忠实读者贺峰义:我是山西晚报的一名老读者,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与《山西晚报》结缘,是通过马立明记者的作品《顺手牵蒜》。当时,为了留存这张图片,我跑了好几个报摊和单位,才找到登着图片的那期报纸。这份报纸至今我还留存着,是年8月22日的。也是这幅作品,让我对摄影有了新的认识,我从拍花花草草走向了纪实摄影。我从1年开始订阅《山西晚报》至今,感谢这份有质感的报纸带给我的所有。
从年开始对口联系全省交通系统后,身边的朋友便经常微我,近到家人同事,远到老家的亲友,大到乘飞机高铁出行,小到公交线路走向……毋庸置疑,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出行的顺畅与否,可以说每天脑子里都会过几遍。而我,作为山西晚报对口全省交通系统的跑口记者,不仅是生活中大伙的全能“导航度娘”,也用心记录着、及时刊发着太原乃至山西近几年“铁公机”的飞速发展。
近几年,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动车跑起了飞速度,飞机也把热闹凑,人“飞”半空赏美景……说起山西交通的变化,用日新月异并不夸张。幸运的是,每一次变化,我有幸参与其中;幸福的是,我在前方作战,后方同仁默默支持。大西高铁(太原至西安段)开通前期,报社不吝版面,八个图文并茂的整版,进行了全方位攻略报道,报道之权威、图文之精美,震撼全省媒体同仁。恰是这样一个团队,构成了一篇篇令人拍案叫绝的新闻,也让我描绘出了一幅幅可圈可点的山西交通脉络图,更让读者及时规划着一次次的顺畅行程……
赵德伟(左)深入基层采访“最美社区干部”
每一件大事山晚君从不缺席
这两年的客运班车很不景气,相应的,我对公路方面的报道也少了很多。尤其是城市客运班车方面,竟未想起近两年有何特别记忆之深刻新闻。但家家购置的小轿车数量却多了起来,远的不说,假期高速通行免费期间,高速上行驶的车可都是龟速,为啥,太多了呗。
说起高速,山西的高速发展这几年也是高精猛快。从年我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截至年底,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公里,打通高速公路省界出入口26个。从规划来看,最早为“人字骨架、九横九环”,9年调整为“三纵十一横十一环”,现行规划为年发布的“三纵十二横十二环”,规划总里程公里,比原规划增加公里。全省个县(市、区)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目前,规划拟由“三纵十二横十二环”调整为“四纵十四横十二环”,调整后山西高速公路规划里程将达至公里。这也意味着,开上自家的小车,几乎每个县七拐八绕,基本都能从高速上跑出省界了。而客运线路客流减少的原因,有一块是近两年国产车发展堪称惊人,价格亲民,老百姓愿意花钱享这份便捷。但说起买车,深层次原因还是路多路顺路通畅。看一组数据,截至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49万公里。农村公路由“量”向“质”提升,由“有”向“好”转变。年“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1.92万公里,实现%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也就是说,老百姓家门口都是水泥(油)路啦。城里人自不必说,农家都打起了算盘,过年过节走亲戚,全家人往车里一钻,一溜烟的工夫就到了,比等班车舒服多了。
作为山晚君一分子,老百姓的喜事可不就是咱的报道思路。前两天,运城开工建设两条跨*河大桥高速公路,由于多种原因,省交通厅并未组织记者前往报道。这可不行,山晚君于是四处电话出击,辗转找到了建设施工单位——中国铁建投资集团,一番采访,这篇《一桥飞架东西,通联晋陕豫,山西再添一座*河大桥》的新闻适时出炉。呼……新闻刊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要知道,每件山西的交通大事,俺们山晚君从不缺席。这是对读者的承诺,也是报社每位同仁对我的最低要求。
赵德伟在汾河采访途中。
每一个本职工作山晚君无愧豪情
高速动车入晋这几年,短途出行的乘客突然变“心”,硬生生地舍弃客运班线,投入到了高铁动车的怀抱,山晚君也随之瞄到了铁路上。于山西而言,动车入晋放在全国范围内,时间并不晚,是全国最早开工修建高速铁路的省份之一。我省第一条客运专线铁路为石太客专,年开工,9年开通。犹记得开通当天,山晚君采访的数十位乘客甘当“志愿者”,花钱购票去北京,就为了溜达一圈,感受太原的动车速度,不少乘客当时开心得手舞足蹈。更令人兴奋的是,大西高铁(太原至西安段)的贯通,才真正让三晋父老把高铁动车当成了便捷的交通工具、出行的首选。
对目前已串联起山西朔州、原平、忻州、太原、阳泉、临汾、运城等区域的大西高铁线路而言,当年开通之前,每一个山晚君都给予了最大重视。年6月,坊间关于大西高铁和太原南站的开通运营时间小道消息已满城风雨。迫不得已,山晚君在某天翻墙潜入太原南站,正式揭开了南站欲语还休的靓丽面纱。
各个车站建在哪里?周边道路设施、交通情况如何?沿线车站是否已全部完善?大西高铁上行驶的会是哪种车型?面对这些问题,山晚君无法从官方渠道取得第一手材料。怎么办?到现场去,深入一线,每个车站扎实采访。出发前,总编告诉山晚君,不要担心采访到的内容多,你能采访到多少内容,报社就给你多少版面,只要你把读者
一段行程近千里,涵盖了文字、摄影、司机等全方位的采访报道组踏着朝阳,悄悄沿着大西高铁线路一路往南而去。当年,沿线车站选址多在偏僻区域,导航亦给不了准确位置,问路成了那段时期摄影老师的必修课。泥泞小路上,山晚君踩着泥水,推车而行;山间泉水下,双手一捧,就是山晚君的润喉之水;为了拍到测试中的列车,山晚君惊险地攀爬到隧道上方的山涧中,苦苦等候,七八个小时内,力求拍到自己最满意的照片。采访归来的那个夜晚,山西晚报的大楼彻夜通明,为了凝练标题,社委会领导没有按时下班,而是聚在一起,一个一个讨论,夜班编辑则用心地核对每个数据……凌晨4时,排版好的模板送到了印刷厂。早9时,一份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准时到达读者手中时,山晚君又共同完成了一件“本职”工作。
今年,山西将一口气修完三条高铁——大张高铁、太焦高铁及大西高铁大同到太原段。一条纵贯全省南北大通道的大西高铁(大同至西安段)正式通车,而此前未串入高铁网的长治、晋城等市,也将正式开启高铁时代,至此,山西11市高踏步迈入全国高铁网,全省一小时生活圈成型。
飞驰山晚君飞向半空赏美景
前两年写过一篇报道,内容是关于八月十五乘坐飞机出行,赏月的最佳位置,后来航空公司反馈,说稿件报道之后,不少乘客购票都要买那几排座位,几乎出现了一座难求。其实不是座位少,是咱的航班不太多。同公路和铁路相比,山西的航空事业发展相对缓慢。受限于山西山多的地形特点,一些通用机场必须削山而建,而即便运营后,航空管制和指挥相对难度也颇高。但事实上,山西是中国最早开发和发展航空的省份之一,追溯武宿国际机场历史,年建成,年正式启用客运业务,一直延用至今。3年长治机场运行、年运城机场投用、年大同机场开展通航业务、年吕梁机场、年忻州(五台山)机场、年临汾机场……至此,以太原为中心,长治、大同、吕梁、临汾、运城、五台山“一干六支”,连接全国、面向国际的航空运输格局形成。
发展节点中,有两个时间段无法回避:年,山西经济开始了长达两年半的最困难时期,航空市场受到严重影响,商务旅客锐减,那两年,是山西航空产业最为艰难的时期。年9月至年8月为期一年的时间里,山西开展了大型全媒体活动,先后走进山西11座城市,围绕“风光山西、人文山西、转型山西、品牌山西”四大主题,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航空旅客推介山西旅游资源,让山西好风光“飞”上了万米高空。而后,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万人次,创造历史的同时以高达26%的增幅,领跑华北地区各机场。也就是那一年,太原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0万人次,成为全国第29个跻身“千万级机场俱乐部”的成员。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山西开始了空中游览、飞行体验、通勤航空等新服务,飞行高度几千米,乘客坐在飞机上,可一览山西美景,省内空中“高速公路”全面启航……
从地面到天空,山西“高速公路”越跑越快;从纸媒到全媒体,山晚君的业务技能范畴越来越广。12月1日,山西晚报“北国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20年创刊始末,山晚君已在全省形成了纸媒、
飞驰山晚君,及时播报着你出行中的最需内容,筑梦,你我同在!
读者点评民航山西空管分局*委办公室王玮:兼具情怀正义的山西晚报赵德伟记者,多年来从事社会新闻采写编辑工作,有着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专业丰富的新闻素养,他笔下的文字温和且有力量,报道的新闻题材贴近群众生活,聚焦社会热点,回应公众关切。长期以来,他始终坚持用心传递声音,洞察社会民生的“风吹草动”,客观、深入、准确地挖掘新闻背后的意义。
近年来,山西民航业快速发展,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通用航空发展方兴未艾,大兴国际机场顺利开航以及中国民航史上迎来最大范围的空域调整,赵德伟总是第一时间进入新闻现场,是长期奋战在一线报道安全运行、特情保障的先锋力量,是省内民航业蓬勃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传播者。
来源:山西晚报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张文举
转载请标明出处:山西头条长治号,并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