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溆浦县志,累累提及“溆浦八景”,但不很系统,何处何景,现又在何处,有的明了,有的所指不胜清晰,有的现已不复存在。作为一种文化,需要我们后人探秘、有必要加以整理,予以传承。
溆浦“八景”,归纳起来就是:卢峰仙隐、桃谷春风、桂坊秋月、龙堆积雪、溆水屈邅、鹰渚回波、栎垅樵歌、芦潭渔唱。
卢峰仙隐
卢峰仙隐为溆浦“八景”之首。卢峰山今又称雷峰山,地处城西,绵延八十余里,海拔最高处.8米,为一县之望。相传古时有一卢真人,在溆浦城西高山顶上修道炼丹,道成遂去,故称此为卢峰山。唐虞时,尧帝欲传位于善卷,善卷不从,隐于卢峰,所谓朝游卢峰暮宿大酉者也。岁旱祈雨,必云起为应。顶有庵、石墙铁瓦。庵侧有善卷弈棋处、以及卢真人丹灶故址。
卢峰山为石灰岩层,山中溶洞甚多,形似蝼穴。山腰有新洞、苦竹洞、飞泉洞;山麓有龙津洞、对马洞、卢家洞、楠木洞;又有洗衣涧、南水涧、龙津涧、对马涧、卢家涧、楠木涧,处处皆奇胜也。
清康熙年间溆浦邑令袁丕基有《卢峰仙隐》诗云:人说仙人隐此峰,求仙无诀道何从。延陵烬后云霞在,弱水流分洞壑封。三月烟花迷鹤骑,寒年筠节识虬松。匆匆惭愧尘劳吏,勿漏量沙属正供。释达明《卢峰仙隐》:朝游卢顶任翱翔,暮宿辰沅趁夕阳。缥缈御风乘白鹤,声闻仙籁舞青羊。炉烹玉髓千年气,药炼金丹九转香。仙迹自来人未识,高峰隐处远流芳。
时过境迁,卢峰山的美景,有的尘封不再展现,但有的仍然大放异彩,楠木洞的深邃、新洞的神秘,依然吸引人们的好奇。
登上卢峰山顶,一览溆浦县城,光风无限,勃勃生机,观日出看日落,霞光千里,彩云飘逸,心旷神怡,确有仙隐之感。观日出,倘如黎明前登上卢峰山顶,向东远眺,会见晨星渐隐,朝霞伴随晨雾汇聚山腰,云海如潮,宛如仙境;看日落,“落霞、飞泉、青山、墨石、远树、近草”,如诗如画般在眼前呈现;赏雪景,冬日站在卢峰山一个名叫“大风口”的地方观赏雪景,可见雪花漫天,飘飘洒洒,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晶莹剔透的光芒,如梦如幻,让人分不清是在天上还是人间。
除旧景观外,尚有如下美景供人们观赏。
卢峰山石林:伫立在米的高山上,奇峰怪石,绚丽多姿,区域面积达方圆十里。
天星洞:位于卢峰镇雷峰山村,属尚未开发的天然溶洞。沿洞口有近百米高的石壁,石壁上面树木葱茏。洞内空间极大,钟乳石千姿百态,流光溢彩,景色纷呈。
天星洞天坑:位于天星洞洞口向里米处的大厅顶端,天坑直径约10米,距离洞顶约40米。身处此境,一种从另外一个世界回到人间的感觉油然而生。
白水洞:位于卢峰山海拔米处。洞中的溪水如白玉缓缓流淌,洞内形态构造像古琴箜篌,随风涌入,便闻箜篌悠悠之声,与泉水低吟同奏,一曲天籁应声而出。
棋盘洞:位于卢峰山海拔米处。洞中,千百小洞犹如棋子置身于棋盘之中。相传,姜太公封神之后,曾约友人在此对弈,因惊叹洞中奇观,不慎碰翻棋盘,后留名棋盘洞,被世人传诵。
瑶池:位于卢峰镇岩英坪村。水面长40余米,宽约6米,最深处达10米。池水四季清澈,永不干涸,四周群山环抱,芳草萋萋,繁花似锦。
仙隐寺:位于卢峰山海拔米处,建筑面积.7平方米,卢真人炼丹、善卷对弈处。
财神庙:位于卢峰山海拔米处,占地面积90余平方米。相传张氏真人在此修炼,修道成仙。
同时,卢峰山的植被景观也极其丰富,有苦竹林、翅英香槐林、白栎林、杜鹃类灌木林、合欢林等景观。合欢树高6米左右,树冠开展,开花时节,林冠层一片花海,细长的花丝,红白相应。此树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医药价值,也被称为敏感性植物。每当夜晚,全树小叶合拢,早晨太阳升起,小叶又全部展开,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另外,合欢树对震荡很敏感,因此被列为地震观测的首选树种。
令人欣慰的是,溆浦县委县政府将竭力打造卢峰山公园的营建,制定了《湖南溆浦雷峰山国家石漠公园总体规划》。估计一个更加美丽、更加令人神往的“卢峰仙隐”会再现世人面前。
桃谷春风
桃谷山,即桃花山,俗名桃花寨,城北一里,今称花果山。相传唐时有道人在此谷种植桃树,由此而得名。华盖、文蔚、鹤鸣诸山皆发脉于此。《陶志》云:桃花山,俗名桃花寨,三伏三起。一起为华盖峰,再起而为鹤鸣山,三起为文蔚山。烟霏雾绕,断而复连,鹄峙鸾停,斜而复正,体势虽分脉络一也。此山为“八景”之一,谓“桃谷春风”。
清代邑令袁丕基《桃谷春风》诗:桃源洞外绘成真,六曲屏风锦绣春。度索无端湮花劫,河阳庆属后来人。分池密种窥晨境,绕谷深栽藉落茵。妇子壶浆欢笑日,太平佳境软红尘。邑绅舒洪训诗云:灼灼仙桃花满枝,春回阳谷斗芳姿。笑迎旭日红颜醉,斜对东风淑影移。入境好看摩诘画,临流堪赋谪仙诗。道人一去无消息,长向天台有所思。
在县东北里许,建有桃谷桥,跨桃花山水。此桥适置其山之麓。每际春风扇和,游人络绎,山下清泉涌出,时有红白花片随流荡漾,灼灼者不知其所自来也。履斯桥者,如身入武陵源见田夫牧竖,都疑其为世外人也。因湘黔线建造、县城扩建,此景无法再现。
桂坊秋月
县治西里许,建有明月桥,跨艾家冲水。明邑绅荆政芳故里,清溪环绕,林木幽深,岩石奇古,植有丛桂,故危壁题有“桂坊秋月”四字,为县“八景”之一。
清代溆浦邑令李长祚《桂坊秋月》诗云:天空一鸟下沧州,丛桂含芳碧树秋。神女埽云归大壑,仙人乘月上层楼。银河潺潺星光灿,玉露漾漾花气浮。攀得数枝香满袖,清风曾向广寒游。邑进士向岚《桂坊秋月》诗云:何年斫冰轮,皎皎飞上天。清光正在手,空明浩无边。杂坐就花阴,婆娑桂影圆。“桂坊秋月”一景,应在荆家湾,医院和县物流局营业大厅一带,现不复存在。
溆水屈邅
县南五里许茅坪,有一奇石称吐钱岩,又名赌钱岩,在此建有招屈亭,此亭是全国最早为屈原所建的亭阁之一。溆水在此处拐弯形成河水回旋,取屈原《涉江》“入溆浦余儃徊兮”语,故旧有“溆水屈邅”,为“八景”之一,此景达到了景意合一,令人神往。
明邑邓启愚《招屈亭诗》:去国孤城作远游,楚天古今一亭幽。邅迴正是消魂地,摇落堪悲何处秋。夜雨常悬湘水垠,寒云不断武关愁。謇予欲续离骚赋,香草年年杜若州。又宋世鉴《招屈亭怀古诗》:屈子今何在,空山尚有亭。地涵霜月白,松共岫云青。节义弥今古,忠贞贯日星。骚体读罢后,兰芷亦流馨。
招屈亭创建无考,毁于清末,仅存遗址。溆浦人为怀念屈原,在防洪大堤修建之际,于恢复这一建筑,更名为“怀屈楼”。年春,朱镕基总理视察溆浦时,在此亭处与地方党政领导合影留念。
龙堆积雪
清同治县志载:龙堆关,县南十里,邑八景,有“龙堆积雪”。龙堆关应在梁家坡后山一带,龙堆垅下,就是楚黔中郡、秦黔中郡、武陵郡址义陵古城,迄今已有多年。据考古发现、考证和县志记载,战国中叶楚威王(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时,黔中郡郡治设在龙堆垅下,辖十三县。秦灭楚后,秦黔中郡仍设于此。汉高祖五年(公元前年),置义陵县,属武陵郡,郡、县治设此,史称义陵城。
邑令袁丕基《龙堆积雪》诗云:一片空明傍水隈,山灵玉戏幻成堆。即看盐虎蹲危石,应是水虬战蛰雷。遮却远峰迷嶷角,融因初日露苍腮。旋当百废俱兴后,为尔经营步雪台。邑令李长祚《龙堆积雪》诗:西风飘泊蓼花残,江上蓑翁一钓竿。有客骑驴迷去路,何人泛掉问前滩。早烹学士金铛冷,夜渡将军铠甲寒。非是阳和消不尽,深潭知有玉龙蟠。
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龙堆积雪”何其壮观美妙,身临其境,真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感,实乃绝佳之美景。
鹰渚回波
鹰渚滩,在灵翠山下。据同治县志记载:灵翠山,城西二里,即灵萃山。昔构通真宫其上,掘地得石球如斗大,众异之,以为灵瑞。山麓有巨石,当水之冲作溆江砥柱,名鹰渚,即旧八景“鹰渚回波”。
邑举人向世翥《鹰渚回波》诗:博雀无心盼碧枝,急来缓受势如何。斜飞应是回翔翅,触处偏惊孟浪多。邑绅向岚《鹰渚回波》诗云:江行如鸟疾,潆洄百余里。何来离韛鹰,修翎独徙倚。休论饱和饥,此心如止水。此滩经河道整治,今已无巨石,鹰渚回波之景无法再有。但灵翠山已开辟公园,其美景盛多,并建有“鹰渚回波”亭,供人们休闲观赏,已蔚“鹰渚回波”之景。
栎垅樵歌
黄栎岭,县北五里,今黄花坪、太坪、水田垅一带。岭上多栎木,旧有“栎垅樵歌”,为“八景”之一。
邑令李长祚《栎垅樵歌》诗:深山岑寂忆前游,日午群歌伐木幽。洞外观棋忘岁月,林间停斧读春秋。纷纷落叶飘柯上,片片寒云拂担头。莫笑樵夫工里曲,已能清切变蛮讴。邑绅向岚《栎垅樵歌》诗:我从山下来,不识山中路。山中有白云,其下多栎树。时有采薪人,长歌人云去。邑贡生荆自才《栎垅樵歌》诗:天教小隐隐山阿,历尽寒暄一斧柯。晓伐晴云来垅畔,暮担日月入茅窝。声传谷底神相应,韵晓林梢鸟自歌。安得若耶溪上水,东风还为起微波。
灵翠公园内建有“栎林樵歌”亭,将“栎垅樵歌”称为“栎林樵歌”,这显然是错误的,应该予以纠正,以免产生误导,贻误后人。
芦潭渔唱
清同治县志载:芦深潭,在城西,今莫详其处,“芦潭渔唱”为“八景”之一。
邑令李长祚《芦潭渔唱》诗云:悠悠潭影落花深,渔艇参差出柳阴。一曲蛟龙腾古窟,数声烟雨霁平林。机关早识芦中士,哀怨难回泽畔吟。网罢有鱼赏酒债,醉歌流水觅知音。邑举人向世翥《芦潭渔唱》诗:两岸芦花傍水眠,渔人高唱入云天。等闲识得忘机趣,烟雨苍茫不系船。邑令袁丕基《芦潭渔唱》诗云:临渊更羡绝流渔,彭蠡遗声彻水墟。一棹芦中航伍员,暂维泽畔询三闾。喜无在罶沈星石,那见投竿载后车。结网何如驰网意,官厨寂寞有悬鱼。
此景在何处?笔者认为:樵歌和渔唱应该是对应的,山有樵歌,水有渔唱,遥相互应。并且按照邑人诗歌中的描述,以及县志“芦深潭在城西”的提示,由此可以断定,芦深潭应在今水田垅以下,仲夏一带,或护邑塔下处深潭便是。此处两岸芦苇丛生,其意境相符。仲夏丫髻山塔即护邑塔复修竣工后,我撰写一副楹联:“晨风卷送九歌调,残月勾揽三闾魂。”以表樵歌、渔唱之情,祭奠爱国诗人屈原之英灵。
纵观溆浦“八景”,有春风,有夏韵,有秋月,有冬雪;有樵歌,有渔唱;有亭榭,有洞天;有山水,有仙境。一年四季皆美景也。可见溆浦文化底蕴何其深厚,山水何其美哉,真乃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