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眼原创文丨蒋晓婷
年或将是国内“人口自然增长率转负”元年。
近日,湖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联合发布湖南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一串数字让人心惊。
常住人口达到万的中部大省湖南,年一年的出生人口只有47.3万人,低于50万,而去年死亡人口达到54.93万人,这意味着,湖南人口数据首次进入负增长阶段。
年也是湖南近60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为负,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1.15‰。
此外,相比调查截止日期在年年底的七普数据,湖南省年常住人口减少了约22.49万人。换言之,湖南人口自然增长率转负的同时,人口还在净流出。
一次人口统计,两大维度打击。更糟糕的是,湖南省的人口境遇,还只是全国人口大势下的一个缩影。
岳麓书院。图源于中新网
截至目前,全国公布年人口数据的23个省份,只有13个省份常住人口在增加,10个省份下降。中部六省只有湖北、安徽两省人口在增加。
而在公布了年出生人口数据的18个省份中,一半省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湖南和江苏、湖北、内蒙古、山西等各兄弟省份一样,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1
未来五年
湖南人口或加速两极分化
先给大家梳理一下知识点。
首先,未来5年,湖南人口低出生率的大势几乎难以逆转。城市化进程下,全球人口趋势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随着90后、95后登上时代舞台,影响个人生活品质的生育压力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经济负担重、育儿艰难、工作压力大、尚不完备的社会福利保障等因素,直接影响年轻人生育计划。
再加上疫情的反复影响,医疗资源紧张、个体生活缺乏安全感,经济收入下降,大多数人的生育计划只会往后安排。
其次,城镇化加速人口分化,我国目前流动人口近4亿,东西部人口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在此趋势中,湖南14个市州的人口也在快速进入两级分化阶段。
长沙五一商圈,图源于华声在线
湖南人口流动大致有两大方向,一是去省会长沙,一是出省,去珠三角、长三角地区。
去年公布的七普数据显示,湖南省过去10年,全省人口增加74万,但细化到14个市州,就是长沙大增,8市州大减。
14个市州只有6个城市在增长,如长沙、株洲、娄底、永州、郴州、张家界。其中,区别于5个城市10年增加不到32万人,长沙10年增长超万。
在此数据下,大家就可以想象的到,湖南省人口净流出的8个城市,湘潭、衡阳、邵阳、益阳、常德、岳阳、怀化、湘西,流失率不小。
邵阳10年流出超50万人,衡阳、益阳、常德、岳阳4个城市流失的人口超40万。即便湘潭拥有长株潭一体化的政策扶持,但人口依然在流失,10年走了近10万人。
考虑到未来5年,长沙要冲刺城市常住人口万,虹吸能力进一步释放,湖南的人口两极分化可能更明显。
2
都市圈建设和福利共振
或能扭转人口下滑趋势
人口与经济发展互为因果。人口自然增长率转负,且人口持续向省外流动,无疑给湖南未来的经济发展思路敲响了警钟。
在目前的老龄化趋势之下,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注定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性且大手笔的投入才能见到效果。
目前诸多阻碍生育率拉升的因素中,湖南有两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明显优势。
长沙橘子洲头,图源于官方
一是在全国新一线城市乃至整个省会城市中,长沙都算得上房价洼地,对于年轻家庭来说,房贷压力小,生育成本也相对大幅拉低。
二是长沙教育资源配套优质且分布平均。拥有四大名校的长沙,通过集团化办学措施,小学、初中资源都取得了长足提高。
相关数据显示,长沙80%的初中毕业生都来自名校集团。
且在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中,四大名校的集团分校走出长沙,在湘潭、株洲等地广开分校。这是长沙乃至整个长株潭都市圈的教育优势。
未来湖南要提升生育率,将长沙及整个长株潭都市圈的教育资源优势,扩散辐射至全省的同时,或许该